这碗“拷鸡子”你吃过吗?


有严有味、自严自语:《拷鸡子》
其实这张图片一上,就会勾起很多兰溪“北向”那边人的很多回忆,这里面既有美味又有风俗,更有温情。
在我们兰溪北向有个风俗(也许其他地方也有),贵客来了就要拷几个鸡子煮起来给他吃,马涧土话就叫“拷鸡子”,梅江土话叫“拷卵汤”,这往往算是待客的最高礼遇!而且,客不分大小。
那个时候,农村里彼此家里没事而走动做客的情况是比较少的,我们出去做客都往往是带着“一定的使命”或者“一定的任务”而去的,往往是亲戚家里有重要事情要做,比如说家里几时要“上梁”啊!要“娶亲”了啊!或者其他重大变故需要通报给对方,得提前几天告知,而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只能彼此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来往而完成这个“任务”。当时的农村里除了有自己家养的鸡生出来的“土鸡蛋”以外,几乎是没有可以随手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东西,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水果、茶点、坚果之类的很丰富…..因而这碗拷鸡子就显得普通而又非常珍贵,所以要用 “拷鸡子”的这种招待方式来犒劳、慰劳为完成“任务”而来的客人。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有的也纯粹是走访、联络感情的客人,像我们这些小孩子去亲戚家里往往也会受到这样的待遇。在我小的时候的记忆中,我就经常到舅舅、阿姨或者其他亲戚家中去“做客”,舅妈、阿姨等亲戚一看到我到就会先拷两个鸡子放到锅里煮起来我吃,然后再等他们烧饭继续吃菜吃饭;其他有客人来我家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拷鸡子”给客人吃的,然后我小屁孩在边上也可以分一点吃吃的,那个时候心里就非常感谢客人的到来,很多时候还想家里经常来客人,就可以经常有好吃的。
当然,农村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新女婿”上门,就必须要吃“拷鸡子”的,哪怕是我那个时候刚刚工作和妻子谈恋爱,每次去女朋友家里,那个时候的准“丈母娘”,也从不管我肚子饿不饿,就是在我一到家,必是先拷几个鸡子招待我。
按照农村风俗,这一碗拷鸡子一般是两个一小汤碗的,而我的亲戚们和准“丈母娘”有时候也会拷三个、四个,就怕我肚子饿。
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了,渐渐感觉到农村里这样的习俗现在也少见了,很难看到鸡子这样的吃法了,也许大家淡忘了这个习俗,也许大家现在吃的东西太多了,也不是很在乎这几个鸡子了,也许正宗土鸡子也不多了,也许现在的人吃鸡子的方法多起来了,比如说荷包蛋、葱花蛋之类的…..
今天梅江兄弟他说:“好长时间没吃过这梅江的“最高礼遇”了,今早我突发奇想,何不“拷个卵汤”以礼遇自己?”
看见后,我所以写下这些文字。
其实,我也真的想吃这样的鸡子了,真的很多年没有体会、享受过这样的味道了。那个时候妈妈、舅妈、阿姨、准“丈母娘”还有其他亲戚,有客人来都是从“瓦噶”里(碗橱)里用手小心翼翼地取几个鸡子出来,慢慢在土灶上生火,等到锅水沸腾起来,就把鸡子拷起来放到“滚汤”里,煮上几分钟,看到蛋黄慢慢结成块,蛋白慢慢生成“花瓣”,就可以捞出来,然后连水倒到已经放好酱油、猪油、味精的小汤碗里,然后再撒上一点葱花,再按照个人口味喜好,加点辣椒酱和醋,一碗“拷鸡子”或者“犒卵汤”就端上桌了,客人就可以享受“贵客”的待遇了。
因为每个人的观察程度和烧鸡子经验不一样,蛋黄的生熟程度自然是不一样,有的硬、有的软,甚至有的咬去还有蛋黄汁流出来……但是在我而言,他们烧的“拷鸡子”永远都那么的好吃,承载着美美的记忆,永远都是那么温暖!

在那时候确实是美味

严兄新时期作家~
过奖啦!谢谢!
我也是兰溪和你不同方向但也有这个风俗

听说风俗还要吃一半剩一半的
这个西乡也有的啊

金东区靠太阳岭这边以前也有这风俗,不分时节,只要有客上门就来两个蛋,

这个丈母娘烧来吃过的。

我老公和儿子现在都经常让我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