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或再生。截至目前,潮州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9项;市级以上传承人115人,其中国家级16人,省级61人,在广东省名列前茅。然而,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分布散、传承难的普遍问题。
图为非遗传承人?
目前,全国普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相关的民俗实物与民俗事象最终落脚点还是进入各地博物馆进行收藏、整理、研究、展示、教育为宜。博物馆作为永久性公益机构对文化的传承性、表现力,更能反映当地人文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事象。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依托于“物质”而存在,这些“物化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需要博物馆专业人士进行技术处理和专业保护。
图为潮州博物馆
除此之外, 2006年初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充分证明:作为永久性机构,博物馆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找到好的归宿。另外,结合我市正在加紧推进“博物馆之城”体系建设的契机,建设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有很大的必要性。
关于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展览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一是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对于有实物的文化遗产,可通过实物展览、模型展览、图片展览的形式对外展示。对于无实物的文化遗产可通过文献、视频、音频的形式展示。二是要分主题展览,开办主题馆,将同类型文化遗产进行归类,做到分类有序,展示美观。
?图为潮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铁枝木偶
二、定期举办精品展和学术交流活动
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宣传、精品展示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结合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增强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各文化部门、民间学者与非物质文化保护者提供交流场所。
?图为潮州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嵌瓷
?
三、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担纲表演
开设非遗传承人表演专区,定期邀请传承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非物质”,并非指其无法用实物来表现。例如“剪纸”虽为实物,但其必须依靠剪纸艺人而存在,所以,传承人和制作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在重要节日,邀请传承人集体担纲表演,通过近距离的真切表演方式,让民众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内里和外在”都了解,才能让传承更加具体、有效。
?图为潮州歌册国家级传承人柯秉智
四、创新交流体验方式
根据地方文化特色进行个性创意设计,展示的载体上可以有多种(实物、平面、多媒体、造景、大型多媒体秀、互动体验),引进科技,例如将“VR”视觉效果植入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如观看手拉壶制作虚拟体验等。只有保持原有的文化,用新时代的展示载体和造型,才能做到更有趣、有效地展示文化,科普教育。
图为VR虚拟体验
五、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队伍,长期入驻研究。
组建一只专业过硬的文化研究队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归类、调查。定期更新文化成果,发现民间遗留优秀文化。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方面要抛弃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尊重民间的首创精神,科学地将民间的思路和做法纳入学术框架。
?图为湘桥区潮绣“不断针”计划培训基地
六、开设非遗培训班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以上传承人共115人,并且以老年人居多。“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传承方式将大部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岌岌可危。因此,要积极探索“工艺大师+徒弟”的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设对外培训班,通过老艺人的传、帮、带,挑选优秀苗子,积极培养传承人。另外,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带薪授徒”和“奖金助学”方式,为传承保驾护航。
图为中国刺绣大师李淑英(左一)在教授大学生们潮绣技艺。
?图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朱泥壶传承人谢华
七、打造潮州新的旅游景点
当前,潮州正在抓紧建设旅游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应做到“文化+旅游”,在展示文化作品同时,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打造成潮州旅游景点,打造潮州旅游城市的名片。“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式,既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了出路,又丰富人们的文化旅游生活,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双赢发展。
图为潮州著名景点湘子桥?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名录,一个是“非遗”代表作名录,另一个是“非遗”濒危名录。我们应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精心呵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传承人,让“非遗”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发展壮大。

目前关于潮州非遗的传承基地似乎有很多,但是很多都在网上查不到。这个建议好,能把非遗聚集起来!

潮州作为“文化古都“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确实在”非遗“保护方面得走在周边城市之前。

不申遗很快就被其他地方抢过去了

非遗传承已岌岌可危,应当大力推广,将手艺传承下去。

很多文物需要得到很好的保护

觉得每一个建议都特别好!

非遗的商业化与市场化才是长远发展流传的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让非遗传承下去。

围绕非遗博物馆可以形成展示宣传、保护、教育、销售!当然销售会出现在博物馆周边!

其实非遗还有很多传承基地,然而在网上只找到一部分的名单,即使找到了也不知道地址在哪里。

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相应的措施和载体,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区

非遗怎么遗?除了传承还需要展示窗口。点个赞!

“博物馆之城”已经有11个单位了,希望这个博物馆早日有规划蓝图出现!

潮州除了韩东新区,估计没有地方可以建如此大的建筑了!

潮州的非遗大都非自己独有,且市场化价值不高,没有好的现代化包装,难以为续

“凤凰腾飞?大美潮州——‘喜迎十九大’潮文化展示活动周”,就有很多非遗传承人参加,可以先去一下,真的好不容易聚到一起的

最近潮州非遗活动多多,但也只有非遗活动才能让这些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