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面积继续减少 嘉兴地面不再“沉降不休”(转)


嘉兴在线-南湖晚报 06-30 15:00
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横跨大运河的长虹桥,是一座全长72.80米的3孔石拱桥。纤墩陪伴桥脚,度过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虽然河水有涨有落,但是,该桥的纤墩却始终挺立于河面。
不过,细心的王江泾人可能会发现,如今,该桥纤墩早已被淹没了。
那么,几百年一直存在的纤墩为何突然消失了呢?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是什么?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是否采取了相关措施?
记忆中的轮船码头已沉到水下
据相关材料显示,在上世纪50年代,长虹桥的纤墩露出水面仍有1.20米之高。如今,地面下沉,水位抬高,淹没了纤墩和桥墩的长虹桥,看不出壮士断臂式的骄横,完全失去了昔日昂首挺胸的气势。
当地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从家乡坐轮船到王江泾,下船的地方,就是这个长虹桥西桥堍的轮船码头,“不过,这个码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就沉到了水下。现在,桥上的桥联也已有一半没到了水里。”
让人好奇的是,始建于明代的长虹桥,其纤墩和桥墩在此前的四百年均“健在”,为何在最近这二三十年消失了呢?
在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与地下水开采密不可分。
据悉,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王江泾的家庭纺织业迅速发展,大量印染污水直接排进河里,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受到严重污染,为此,不少企业和家庭就打深井抽地下水。对地下水的过度索取,引起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使得王江泾的地面沉降越趋严重。截至目前,王江泾镇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1205毫米。
地面沉降严重的并不只有王江泾,海盐县武原街道最大沉降量也达到了1177毫米。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全市累计沉降量大于500毫米的面积为333平方千米,大于100毫米的沉降面积为3256平方千米。
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
其实,嘉兴地面沉降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其始于1964年前后,先后经历了缓慢沉降、显著发展、急剧发展、逐步控制等阶段。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获悉,我市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
据悉,嘉兴是全省最早开采深层地下水的城市,自1914年开凿第一眼深井取用地下水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年开采量小于2000万立方米,且主要集中在嘉兴、平湖、嘉善等县市城镇。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农村改水工作的推进,地下水开采量快速增长,90年代初起开采量超过亿方,最高年(1997年)开采量达1.3亿立方米。1997年以后,随着地下水位大幅度急剧下降,嘉兴地面沉降明显加剧,有关部门采取了限制地下水开采的措施,使城镇的开采量逐步减少,但乡村开采量却有增无减,地下水年开采量维持在1.0亿-1.1亿立方米。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标高失真、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加剧、河网水倒灌、城市排污和内河通航能力降低、农田渍害等灾害,给防洪防汛排涝、土地规划利用、城市建设、航运交通、农业生产、地下水源保护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危害。”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推行全面禁采地下水等“组合拳”措施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成了摆在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据悉,为控制地面沉降,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迅速扭转受灾局面。
“我市下发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禁采地下水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行地下深井封堵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为控制地面沉降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从2008年开始,我市还通过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解决供水问题,转换供水水源,到2010年基本实现地下水禁采,至2013年,我市全面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实现一体化供水的地级市。至2014年,年地下水开采量由1亿吨压缩到了23万吨,累计封井达947眼(除应急战备井外全部禁采)。”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除此之外,我市还建立健全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地面沉降综合防治组织和部门协同机制,强化监测预警与全面管控,开展了地面沉降专题研究和打击非法偷采地下水专项行动。
嘉兴地面沉降速率呈现持续减缓
推行一系列“组合拳”后,地面沉降情况有无好转呢?
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地下水禁采以来,全市地面沉降呈现出沉降面积继续减少、沉降速率持续减缓、地下水位持续上升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市沉降速率大于30毫米的面积192平方千米,较2005年的2116平方千米减少了91%。而到2015年,嘉兴市绝大部分区域沉降速率已控制在5毫米以下,面积为3906.32平方千米。到去年,年度沉降速率大于10毫米区域呈零星状分布,面积仅为1.43平方千米,比2014年减少了5.3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海宁丁桥、袁花一带。”
而从地下水水位动态来看,全市孔隙承压水水位继续呈上升态势,2015年第Ⅱ含水组织区域平均水位已上升至-11.56米,比2010年上升了19.45米,比2014年上升了2.56米;第Ⅲ含水组织区域平均水位已上升至-9.95米,比2010年上升了23.59米,比2014年上升了1.22米;年内上升幅度一般在1.5-3米。
至于大家好奇的王江泾地面沉降问题,记者也从市国土资源局得到了答案,“王江泾镇域内,历年累计沉降量最大达到1210毫米。在实施一系列‘组合拳’后,沉降速率持续减缓,甚至出现回弹现象,长虹桥在现有的沉降状态下将保持现貌。”
很实用的文章,让我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