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练市)的桥与桥文化


明清江南(练市)的桥与桥文化
江南本是水乡泽国,交通多赖太湖、运河和众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来贯通。有水必有桥以济之,桥就成了江南一道亮丽的风景。16世纪葡萄牙人加里奥特·佩雷拉于1553年至1563年(明嘉靖年间)在华见到古桥时,惊叹不已,曰:“这些石桥工程如此完美……令我赞叹不已!” 湖州自古多桥,据《永乐大典》记载,湖州一府有711座桥,至清同治《湖州府志》记已达1417座,增加了一倍,就足以说明经济之迅猛发展,就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的数据显示,仅我们练市镇一地至今尚存古桥119座。
  明清人喜在桥墩、桥门上刻楹联以表达对桥的遐想或赞颂,这样就有了桥文化。所谓桥文化不仅是指桥梁建筑技术层面而言,更多的是通过桥楹联来深化桥的文化内涵,这才是桥文化的精髓。通过对桥文化的研究,可以诠释明清江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意蕴,反映这一地域历史文化的嬗变和演化。当年的文人骚客就是通过桥联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民俗的描摹,也有对善人善举的颂扬和历史的怀念。桥的修建自然基于交通的需要,桥建成后就能促进四邻的交往和经济发展,而建桥除官府行为外,大多还是地方人士、寺庙、商人等出资作为善举而为之。由于年代久远,桥圯字毁或字迹模糊,搜集桥联已属抢救之举,现我列举几座代表性的桥梁楹联供大家欣赏。详细图片资料见练市人周正泉2013年4月出版的(练溪桥韵)一书,该书有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油车环桥(练市镇新会村):波浪碧于油,低浮桥影;桔槔狂欲吼,借听车声。花树尽成林,烟笼画舫;桥门环似碧,月挂渔罾。
  妙严塘桥(练市镇、双林镇交界):四野桑麻围泽国;万家云树接商溪。
  妙严塘桥:运漕千里云帆集;归权双溪水镜开。
  章家环桥(在练市镇蔡家桥村):南北通衢,鳌柱高擎成孔道;东西巨镇,虹梁环拱镇长流。
  界境桥(练市镇新庄村):界分南北通途远;境涉嘉湖利济深。
  仁寿桥(练市镇):烟波东去通乌戍;桑梓南来迎石门。
  福安桥(练市镇新华村):北分练水通乌戍;南望烟波是玉溪。
  徐林普济塘桥(练市、双林交界):徐植花盛儒林,树过双林双树;洪汇苕霅秀水,流到分水分流。版图载我道赤子物;大块假尔渡苍生灵。
    江南的桥文化也体现在吟桥楹联之中,通过文人学士对桥的构建、地理环境、桥的功效等方面描写和抒发,寄托了明清文人对繁盛江南的歌颂,追怀了当年建桥者的功德,忆念千秋英雄业绩,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和地域风貌。所以研究江南地域文化和地域史还应不断开拓史料资源,桥楹联、亭联、坊联、庙联等实物史料弥足珍贵!即使从研究方法层面来说,也扩大了史料的范围。但是这些实物史料将随时光流逝而慢慢消失,搜集辑录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没有文化的民族,死气沉沉

想起了童年时曾熟悉石桥

希望有机会去拍拍每一座桥

楼主对这些很有研究啊
上海超音波清洗机
宁波超音波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