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记录来看清代古黄安尚儒重学,附程家厦屋四房支...


程峰哥的直釆生活 2017-11-12 23:41
黄安是今湖北省黄冈红安县的旧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1952年9月,为了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湖北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
明朝大思想家李贽,他受耿定向邀请来黄安教化黄安子弟。与耿定向弟弟耿定理、黄安文人吴心学在黄安的五云山、似马山、天台山等处建立书院。一时间黄(红)安从南到北,书院遍布,学风犹胜,留下了“唯楚有才,楚亦在黄(安)”的美名。
这是古黄安县志中关于书院的记载。其中尤其以萃英书院,天台书院和天窝书院名声最盛。但是明末到清朝年间,书院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尽管如此,清朝任然延续明朝的科举制度,读书入仕是普通士民改变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
府、州、县学的程度一样,但规模不同。明洪武二年十月辛卯命郡县立学校,并规定生员人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明史•选举志一》: “生员虽定数于国初,未几即命增广,不拘额数。宣德中,定增广之额: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清代“顺治四年(1647)规定,各省儒学分大、中、小学,取进童生。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康熙九年(1670)改为:各直省取进童生,大府二十名,大州、县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八名。”
生员有廪膳生员(廪生)、增广生员(增生)、附学生员(附生)等类别,统称诸生。 廪膳意为公家提供膳食或享受公家膳食补贴(称为食廪、食饩、食廪饩);增广意为增加名额;附学意为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增加名额后,原额内者为廪生,增额者则为增生;增生虽无食廪饩的待遇,但亦有名额的限制。附生原指在增生之外额外增加者,后则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附学生员没有数额的限制。廪生除食廪外,食廪年久的廪生可充岁贡。廪生也有一定职责,如必须为应考的童生作担保,保证其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成为生员,便具有比一般平民优越的身份。《清史稿•选举志一》:“凡优恤诸生,例免差徭。廪生贫生给学租养赡。违犯禁令,小者府、州、县行教官责惩,大者申学政黜革后治罪,地方官不得擅责。”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正月规定:“生员之家并依洪武年间例,除本身外,户内优免二丁差役”,但是对于生员的管理也有严格制度。
由此可见,读书入仕之途竞争激烈。尽管号称十年寒窗之苦,一旦入仕即可成名,不仅是一姓一族之荣耀,也是一县一府之政绩所现。所以古黄安很多的家族重视读书,以读书入仕为荣。有的家族甚至举全族之力兴盛学风,族中子弟读书追赶上进蔚然成风。苦读未能入仕者,退而教导一门子侄倡兴学风者也为数不少。以红安县永河椿树店村程家夏屋塆为例。程家厦屋是古黄安县志中记载的:“程家塆 ”中的一个,程家塆是周边五个程姓村庄合称,也称为五程家。原程姓五房祠堂就建在程家夏屋塆,五房祠堂曾经作为学校使用后拆毁。
这是程家厦屋塆的“字zang(音)”,也称“字塚”。上刻有“文字千古远,诗书万代传”,旧时专用来焚烧字纸之处。据考证,在明清以至民国,曾有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敬惜字纸"。"字塚"体现了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化氛围。"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 对写有字的纸张不乱扔,不拿来包东西、垫屁股,信奉字是圣人所造,对字纸要尊重爱惜。清代此风最盛,还编印《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等善书,劝诫人们不但自己要敬惜,还收集丢弃的字纸,再集中处理。-------由此可见程家厦屋学风之盛。
根据程氏族谱记载,程家厦屋塆自1629(明朝崇祯二年)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年,历之、懋、乃、宗、存、身、为、立、本、敬十辈,共计记录在谱的生员有41人。其中莲东公被称为庠彦院首,其子勉斋公被称为庠彦儒林师表,勉斋公之子光洛为廪膳生(古黄安县志有载)。廪生--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也是读书入仕不成者的又一选择。程家厦屋塆先祖森馥公亦是如此,族谱有载:身桂国子上舍亦号鼎字森馥历世诗书功名济济。。。。。。。三十余年活人无算。。。。。。身桂公长子太学生楚璜亦得家传,战乱时倡修莲花山砦堡,古黄安县志有载:莲花山砦堡由监生程楚璜,職员程兆祺,贡生程立璋及程姓五村与近邻仝建。同时楚黄公书理既精更精医理,远而荆沙川河近而安麻冈邑活人无算~~~~~
也有由儒而入商有成者。程家厦屋塆程公亮寅和程公步文可称为杰出代表。程公亮寅和程公步文皆有家承儒学,也因家穷不得已城游市井,不辞辛苦历荆襄遍陇蜀,同堂昆玉远贸西蜀不数年盈千累万共振家声。也正是因程氏家族重文重理,注重团结,善于学习,勤奋创业,后来程氏家族在清末民初出现了全国排名第七,湖北第一的黄帮棉花商人程沸澜和程栋臣。程沸澜和程栋臣商业帝国中的核心成员均以程姓族人为主。
学而优则仕,或由学而医,亦或由儒入商,这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先民生活状态和奋斗之路。邑有志,族有谱,这些记录中有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图说身边趣事,说你说我说生活!程峰哥,七零后天蝎,喜欢户外/摄影。致力于原生态原产地原味道的传统发掘。欢迎关注!

楼主图文并茂!
谢谢您的鼓励!
感谢程峰哥的分享
有心之人,期望更多大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