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跑得飞快
上半年总结还没写
今日已是立秋时节
客家谚语中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节气到,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开始。但实则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多出现中午热、早晚凉的“尜(gá)尜天”,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
所以天气君
还是很称职地停留在酷夏
36.8℃
高温预警依然生效
梅州仍处于高温少雨时段
真是坐着都能汗流侠背
几条毛巾都不够擦
但傍晚那阵风
短暂的降雨
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梅州又可以降温啦~
未来24小时内
最高温在35℃至36℃
还伴有雷阵雨
再看看未来几日
都有降雨
周四开始降温
最高温徘徊在35℃以下
也不再成为奢望
希望这炎热的夏季
赶紧降温
毕竟空调给的生命
容易得空调病...
不过话又说回来
立秋你知道要吃啥不~
这天素有
吃糍粑庆秋收的民间习俗
叫“过秋日”
立秋吃糍粑。(林翔 摄)
客家人一直有吃糍粑的习惯,但在“立秋”当天,买糍粑、吃糍粑甚至亲手“打糍粑”更是客家人的必备节日环节。
打糍粑。(林翔 摄)
梅城江北老城区的老字号“一家人糍粑”店铺里,来购买糍粑的市民络绎不绝,“今天已经卖了90多斤糍粑了。”店主张继财说,立秋当天他辗转在各个分店打糍粑,客人一波接一波,7个店铺都出现客人排队购买或观看他打糍粑的现象。“今天是我们客家人的‘糍粑节’,一定要吃。”过来购买糍粑的廖姨说,糍粑是客家人的特产,立秋节气吃糍粑寓意丰收。
做糍粑。(林翔 摄)
做糍粑。(林翔 摄)
除了吃糍粑
还有一些立秋的习俗
也不要客气了
比如说
贴秋膘~
立秋·防秋燥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润燥清肺汤水学起来……
01
三参润肺汤
材料:
太子参30g,玄参15g,沙参30g,水鸭半只,陈皮、生姜适量。
制法:
把材料洗净,水鸭斩件焯水后,生姜起锅爆炒一下。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60一70分钟,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其味甘微苦性平,具有补气生津的功效。与同样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得很远,但它也有长处,就是药性十分平稳,适合慢性病人长期服用,因此深受那些体虚而经受不住滋养药物峻补人的欢迎。玄参又称元参,其味甘苦咸,性微寒,具有清热滋阴,增液通便的功效。沙参清热养阴,润肺止咳。水鸭味甘,微寒而无毒,有补中益气、消食和胃之功,而且营养丰富。本汤对于形体瘦弱、或病后阴虚,咽干便结者有很好的食疗功效。故本汤品清润平补。
禁忌:但阳虚体质、大便易烂的人要去玄参。
02
罗汉果雪梨银耳羹
用料:
银耳10g雪梨1个罗汉果1/3个清水适量
做法:
1、银耳提前泡发洗净,撕成小朵
2、放进高压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上汽后转小火,压30分钟,关火自然排气
3、罗汉果连皮带肉分成2-3份放进茶包袋,视水量多少用1/2个或1/3个
4、打开高压锅,开大火煮沸,加入罗汉果,不用盖盖,煮5分钟
5、雪梨去皮切成滚刀块儿
6、将雪梨块儿加入锅中,再次煮沸即可
03
南北杏猪肺汤
材料:
南杏仁10克,北杏仁10克,无花果3只,鲜猪肺500克,食盐少许。
制作:
南北杏仁浸泡一段时间,去除外皮,备用;无花果洗净;鲜猪肺洗净切粗件备用。然后将已准备好的汤料放到汤锅内煲汤,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虽然这几日早晚
都开始有丝丝凉风了
但白天还是要注意防暑啊
多吃些解暑食品
适当运动
预防换季感冒哦~
来源:梅州日报民生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