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甘肃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实施兰州(定西)—平凉—庆阳—黄陵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

今日,甘肃省政府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将天水、平凉、庆阳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天水、平凉、庆阳与关中地区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实施兰州(定西)—平凉—庆阳—黄陵铁路、天平铁路南延线、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工程等重大带动性工程。
全文如下
↓↓↓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推进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塑造为特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着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抢占“一带一路”建设制高点,将天水、平凉、庆阳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主要目标。
到2035年,天水、平凉、庆阳与关中地区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城市特色风貌充分彰显,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集约紧凑式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互联互通多层次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开放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向西向南开放战略支点作用进一步显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格局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城镇功能布局。
依托陇海铁路、宝兰客专、银西高铁和连霍高速、福银高速、天平高速交通轴线,完善城镇布局,优化规模结构,强化与西安、宝鸡等重点城市产业对接协作,进一步提升天水、平凉、庆阳重要节点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城市群和全省发展的支撑作用。
1.做强天水重要节点城市。
发挥天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产业、区位等优势,推动始祖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电工电气、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加强与西安、咸阳、宝鸡等城市旅游线路共建、优势产业衔接互补,打造文化旅游高地、国家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基地。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对外道路连接和内部路网联通,提升通信、水利设施保障能力,健全科技、商贸、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等服务功能,增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打造甘肃东部门户城市。(责任单位:天水市政府)
2.建设平凉重要节点城市。
以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着力改善平凉发展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富民多元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煤电化冶、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成为区域首位产业,带动健康养生、商贸物流发展,加快贫困地区劳务输转,加强与关中城市产业协作和联动发展,努力将平凉建设成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责任单位:平凉市政府)
3.建设庆阳重要节点城市。
围绕油煤气等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强化交通、能源通道建设,在改造提升农畜产品、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链延伸和资源利用提质增效,提升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能力,努力将庆阳打造成为国家能源战略重要接续区、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责任单位:庆阳市政府)
4.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
着力提升中小城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聚焦资源禀赋,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发展品质,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推动华亭、秦安、甘谷等具备条件的县有序设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一批美丽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载体。(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农牧厅)
5.提升城市人口集聚能力。
进一步优化调整户籍政策,放宽大中专毕业生、引进人才、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落户条件,引导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减缓本地人口外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力度,提升落户人口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民生保障水平。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持续提升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质量,强化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
(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突出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方向,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数据信息、军民融合、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等绿色生态产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走具有甘肃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崛起。
1.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建设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电工电器等创新平台,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促进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培育和引进电子电工、机械设备、文化旅游等领域专业人才、技能人才,支持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和基层一线骨干人才干事创业,全面落实人才待遇,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借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经验,复制推广创新政策,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
2.努力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发挥装备制造和电工电子电器产业优势,以培植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为重点,努力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电子电器。以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重点发展微电子设计、封装测试、芯片制造、电子测量仪器、通讯终端、行波管、磁控管、超微开关产品。依托长城电工等重点电工设备企业,拓展高、中低压多规格、宽领域产品体系,加快发展新一代超高压、智能化、高可靠性输配电产品,培育智能电网设备产业。(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政府,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航空。围绕天水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托通用飞机零部件开发制造、航空器制造和修理等领域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重点培育发展民用大型飞机舱门组件等产品,强化与成渝地区和关中地区城市在航天产业领域的对接协作,争取国家在天水布局飞机航空维修整机修理基地,发展飞机托管、维修服务等业务,打造飞机零部件及服务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天水市政府,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机械设备。加快机床、重型机械、大型成套装备以及线缆等领域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大力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发展数控机床、重型锻压机床设备、精密轴承、凿岩机械、矿井机械、石油采钻设备、制管成套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特种线缆等产品,实施星火机床、海林中科、红峰机械等企业出城入园和平煤机高端装备工业园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现代中医药。发挥中药资源优势,依托药物开发生产重点企业,加快中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药保健品、敷贴等产品研发生产,强化生物医药和特色原料药开发,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构建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等产业链,培育发展中药及中成药医药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计生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
3.加快陇东能源基地建设。
围绕陇东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核桃峪、新庄等现代化煤矿建设,通过减量置换方式推进五举、邵寨等煤矿项目核准,推动陇东能源基地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支持华亭煤业、华泓汇金等企业突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三代技术、煤质芳烃、煤炭中低温热解、煤油共炼、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高参数低排放燃煤发电等能源化工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气清洁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煤层气资源规模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快陕北—陇东—关中油气管网建设。推进陇彬电力外送等电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电力就地消纳和外送水平,努力将陇东地区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炼化基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4.打造彰显中华文化的旅游目的地。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揽,进一步发掘始祖文化、农耕文化、秦早期文化、道源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做强麦积山景区及“公祭伏羲大典”节会品牌,打造以伏羲庙、崆峒山、大地湾、周祖陵为重点的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提升世界华人寻根祭祖游、中华根脉文化游、石窟艺术游、休闲养生度假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伏羲祭祖、三国故地、崆峒武术等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积极融入城市群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建设武山县、麦积区、崆峒区、泾川县等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崆峒山、麦积山、大云寺—王母宫等大景区建设,推动缔结旅游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一批精品项目、精品线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和节会经济,支持清水、张家川、灵台、崇信等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天水丝绸之路产业园、卦台山伏羲始祖文化旅游产业园、平凉中华崆峒养生地、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实施城市风貌改造和景观亮化工程,提升市政和基础建设水平,推动特色餐饮、特产集市、艺术工厂、文化街区等产业聚集区发展。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强与新媒体、互联网等的合作,积极推广文化旅游品牌。(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旅游发展委、省文化厅)
5.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循环化发展水平。做大航天育种产业,支持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向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万亩矮化苹果产业化基地,壮大食用菌、花椒、油用牡丹、中草药、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进一步开拓花牛苹果、平凉金果等名优品牌产品市场。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进果汁(果醋)、干化膨化即食食品、中草药功能饮料、植物蛋白和淀粉、肉制品等食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开发认证,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废旧农膜和废弃玉米芯杆、秸秆、麦麸、畜禽粪便等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快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责任单位: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政府,省农牧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瓶颈制约,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1.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以完善路网结构为重点,加强省际出口通道连接和与周边省区区际联通,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