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机不挣钱,做配件才挣钱”——罗永浩

小米1more、一加金耳、锤子s-1001、魅族flow。为什么有那么多手机厂商选择推开耳机世界的大门,我们似乎可以从传统耳机厂商聊起。
2016年,旗下拥有akg等多个传统耳机品牌的harman,消费者产品业务利润基本在27%左右。而2016年国产手机品牌利润率最高的华为才占去了1.6%,手机厂商可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中国拥有占据全球95%耳机出货量的代工厂这样的优越条件,随着研发水平的提升和同行们的迅速崛起,也都开始走自主研发这条路。
当然和小米、一加这样的品牌不一样的是,魅族是以mp3起家的。最近。魅族在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千元全面屏产品魅蓝s6之外,还带来了魅族flow bass三单元耳机。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拔掉原配的硅胶耳套,你会发现flow bass的导管特别长,而这可能也是flow加入bass后缀的原因之一。bass(贝斯)是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主要担任低频部分,而魅族自己也称flow bass专为“低频发烧友”而作,究竟声音表现如何,我们待会揭晓。
魅族flow bass使用了相当流畅的线条,例如耳机腔体使用的异型球面比一般的圆柱、半球体对称腔体更大胆,而且表面拉丝、着色难度也更大,成本当然也得水涨船高。
如果换作传统的的耳机厂商,他们在600元价位的耳机上肯定不舍得用这样的设计,因为它们要顾及到产品线上不同定位耳机的销量,万一600元耳机给你用上了这么好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定位更高的耳机没人买可咋办?其次较高的利润率也限制了他们花大钱做设计的决心,当然,对于手机厂商而言,他们做耳机就没有太多顾忌了,反正能保证不亏的情况下,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你用上,抢占市场对手机厂商来说显得更重要。
其他细节方面,例如在腔体、线控、插头上都使用了细拉丝工艺的金属,而线材则为镀银铜线芯。配件有收纳袋、飞机插头、不同尺寸的硅胶以及一套记忆海绵耳套,当然我还是倾向于记忆海绵所带来的那种声音。
轮到试听部分,我使用了学林960官磨版作为前端,实际上对于flow bass这种32欧阻抗,105db灵敏度的塞子来说,用一台比较好(例如有内置独立的dac、amp模块)的手机来说推推就足够了。
首次开声,我发现flow bass的整体风格偏向和flow是不一样的,如果说flow是一副泛流行的耳塞,那flow bass更像是一副偏中下盘,泛电音的耳塞,低频量明显更加多,如果在量多之余能更扎实一点就好了。高频不太亮,也没有明显的齿音,但也不像”true music”那样明显暗淡,当然,一副中下盘的耳塞你让它的高频很刺激也是不可能的。
轮到最重要的中频部分,flow bass表现相当热情饱满,声音密度比较高,因为flow bass人声更靠后,因此第一耳不会感觉很“毒”很“抓耳”,反而较为耐听。整体感觉flow bass的声音风格相当明显,甚至有点像grado,热情、偏中下盘、低频量大、中频饱满,如果你问我
flow bass适合听什么音乐,我推荐你拿一张taylor swift早期的美式乡村风格cd自己听一听。
至于佩戴方面,我选择了记忆海绵耳套,暂时听了1个多小时的歌也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考虑到flow bass 599元的定价,无论从佩戴还是听感方面确实是值回票子的。
15年前,mp3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以id“全能国货”发表的帖子,一个崭新的mp3品牌,“魅族”进入了大众视野。凭借个性的外形和对音质的一丝不苟,曾引起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时至如今,魅族又带来了hd50、flow bass以及live这几款颇具诚意的耳机,这也可能是魅族在预示着,魅族将再次回归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