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创业必读深度好文,用心阅读能在创业领域立刻上升一个层次,少走十年以上弯路!
骏骏说:他跟朋友去年这个时候开了家装饰公司,接了几个工装小项目。工装小项目完了之后就没有项目了,就开始做家装。今年他邀请我过来跟他一起入股经营公司。
我之前是做地产采购的,他是做地产成本的(我们都有10年地产相关经验)。有一些朋友做招标,但是关系都是一般,想开展工装业务,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下去。家装业务在市场上也找不到客户过来。尝试过打电话,蹲守楼盘,零星有几个客户过来,但是最终都没能签单。
问题一、我们是否应该坚持工装还是家装,花主要精力做一个市场。
问题二、家装市场是否还适合初创公司参与进去?
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梦想,但大都并不了解创业的本质、创业成功的必备基础以及潜在风险,好,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创业要做好三个积累+一个基础
如果不是销售高手,千万不要创业。因为创业本质=卖货,不是销售高手如何卖货?创业期间销售压力非常大,不可能等你三个月、半年才开单,那是船到江心才补漏——晚了。对,创业就是先要有一个必备的基础,那就是咱们是销售高手!
先训练自己成为销售高手,再说创业的故事!创业的本质=卖货,不是销售高手,如何在最短时间卖货?
创业前,我都是跟大家说三个积累。首先积累行业经验,其次积累圈子人脉,最后积累投资。举个例子,曾有同学想进军服装行业,我说要做到三个积累:
第一,积累人脉资源,是指主动、有意识地结交厂家、线上线下各路销售渠道、设计师、中间商和采购,数量级应该是200位行内人士,尤其要积累销售渠道的熟,这批人脉资源今后必为自己所用。
第二,积累行业经验,
如果不做好这个积累,拿着自己的投资摸索行业经验,里外里都是各种吃亏呀,得不偿失。
第三,积累投资:想在服装行业创业,一定要有投资,白手起家已不太现实。
现在,咱们三个积累有两个都没做好,所以吃了很多亏,白白交了很多学费,瞧,这件事干得,赔钱也就算了,关键是窝火!要是创业前,有什么高手点你几句,或许玩法就有变化呀。
好,继续聊创业那点事儿。
1、所有的创业者都需要与时俱进的成长,三年前能赚钱,不代表今年依然能赚钱,因为创业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客户跟你一样,也是动态的,发展的也是有好有坏……如果我们不能持续成长,就会被后来者给淘汰掉。
2、咱们没有持续进步,能力停步不前,管理没跟上,会导致最后创业失败,这就是创业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表现。
3、创业者神经必须很粗,压得住阵脚,是一枚帅才,因为老板压力=销售压力+管理压力+资金压力+生产压力+服务压力……高价值人脉圈销售创业交流群,二五八九零柒九五零,我们过去在职场只承受
某个板块的压力,但创业后,表面看起来挺风光,但实际要承受所有板块的压力
之和,呵呵,过去我们干一个板块就龇牙咧嘴了,真要是当了老板,很快就被各
种压力压垮啦……所有,创业是一回事,打工是另外一回事,就跟读书好不代表
工作好,道理是一样的。
4、创业成功需要10个优势来做支撑,而失败呢?一条就致命,所以,创业风险非常高,也就有了95%的创业者失败的表现。
创业者失败大都归结三条:
a、竞争对手过于强大,说白了,就是被竞争对手活生生干掉了,这条失败的原因,大都是我们没有太多核心竞争力,创业前期优势不大,为了创业而创业,好吧,没有准备好,就只能准备失败啦。
b、没有在正确方向上坚持,遇见点困难就退缩了,很多老板的学历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老板当初没有太多选择,不玩命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干到底,打工也没人要啊,所以他们想法比较简单,执行力比较强,也相对容易坚持下来。
相反,那些高学历之人,人脉广,选择机会也多,他们创业稍微遇阻后,思想就开始动摇,就想退身步了,所以这类老板成功的不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c、创业团队没有赚到钱,大家心气不高,容易闹矛盾,最后分崩离析,团队散掉了,项目也跟着歇菜啦,相反,创业在某个阶段赚到了钱,股东之间也容易闹矛盾,因为每个人发展理念不多,最后也容易闹矛盾,嗯,分家后,每个人是爽了,但事业一般不如以前,最后也没啥结果。
好,马上给你摘录一个类似创业案例。
在日本一条繁华大街上,门对门曾有两家大型餐饮门店,a餐饮门店由4个股东投资经营广东的粤菜,都是大陆移民过去的人,对面的b餐饮门店是一家泰国华人家族经营的中餐,风味以粤菜和福建菜为主。两家门店大小差不多,价格也差不多,但a餐饮门店烧制的菜肴更可口,所以生意更好一些。
b餐饮门店的老板为此很苦恼,想了很多经营策略,还是没有撼动a门店的领先地位。后来,他请来一家日本策划公司,看看是否有什么招数能扳回一城。
日本策划师在仔细调研a餐饮门店后,提出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将b餐饮门店的菜肴价格再提高30%了!
泰国华人看完该解决方案,瞬间惊呆了,不禁脱口而出:“哇。这不是要把我们的客人都赶到对门去吗?”
日本策划师听完点点头,“对,就是把客人都赶过去,让他们快速发展起来,这几个中国人是临时拼凑的投资团队,看不出他们有团结,不像你们是家族经营,有权威老大镇场子,他们股东赚到钱,或许会意见不合,他们见钱眼开,头脑发热,最后会搞得整个团队分崩离析的,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b餐饮门店经过内部讨论,半信半疑地同意了该策划方案,并马上实施提价。
果然,客人们很快都跑到对门去了,a餐饮门店生意爆红,连续翻台,但就是因为意外爆红,钱赚得容易许多,造成这4位股东某些错觉,认为做餐饮赚钱开始变得容易起来,瞧,对门出昏招,他们看来够呛了啊……
于是a门店股东内部迅速分成两派,一派力主趁着这股东风马上开连锁,一派认为应该继续守城,直到把对门的b门店打垮为止……两派意见刚开始还能在会议桌上各抒己见,但后来又牵出各种鸡毛蒜皮的破事夹在其中,开始有点互相指责的意思,讨论的味道变了,再后来变成了文攻武斗!
两派人马都在斗气斗口,开始拉厨师与服务员的行动,上面股东不合,谁在下面没有几个小弟?于是又造成团队的不稳定,一些厨师与服务员纷纷辞职,大家都没有心思经营了,饭菜口味与服务直线下降,楼面投诉不断增多……客人们又纷纷回到b餐饮门店,如此一来,又造成a门店股东意见的进一步分歧,大家纷纷指责对方,是造成生意下降的罪魁祸首,大家更没心思做好生意了……经营日趋艰难。
这时候,b餐饮门店趁机大搞降价促销活动,菜肴价格比涨价前还要低15%,更进一步拉来大批a门店的客户,a餐饮门店因股东分歧过大,经营不善而分家,一拨人出走另创品牌,一拨人选择留守,但因为这场风波,给很多食客带来负面印象,导致元气大伤。
最终,a门店又坚持几个月,生意惨淡,没抗住,最后倒闭了,而b门店在竞争中大获全胜,之后又恢复了价格,没有竞争对手的骚扰,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大家不要以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创业故事,就是放到咱们群里,也会立刻形成两派意见,一派是激进派,认为应该开分店,把生意继续做大做强,高价值人脉圈销售创业交流群,二五八九零柒九五零,创出一个牌子出来;一派是稳重牌,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应该先把b餐饮门店干掉,积累更多投资再出发……呵呵,不是吗?
我认为,不论激进派还是保守派,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二者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关键是股东要团结,力气往一个方向上使,这才能保证公司平稳发展。
咱们仔细看看刚才同学们的回复,有谁说了团结最重要的话?有谁说了,二者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话?如果没人这样说,那又说明什么呢?呵呵,看故事很轻松,但轮到自己做选择,似乎就不是这么简单轻松了吧……
事实是,想说服对方,想说服其他股东,谈何容易?
其实,这类案例比比皆是。二十年前,中国茶在南美的智力和玻利维亚是高端茶的代表,但随着国内移民不断增多,做中国茶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再加上中国茶品类众多,大家为了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开始大打价格战,互泼污水,只几年光景,中国茶的形象就沦为地摊货了,而原来不上台面的印度茶异军突起,抢占了大量的中国茶的市场,原因?印度人做生意,内部更团结哦……
好,我们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一件事,咱们的创业项目很不成熟,所以没有赚到钱。根据上述的论断,我们来分析咱们的创业项目啊。
(一)、你说:“朋友去年这个时候开了家装饰公司,接了几个工装小项目。工装小项目完了之后就没有项目了,就开始做家装。”
我的回复:
1、你的朋友人脉关系一般般,接几个项目就开始青黄不接了;
2、不是销售高手,在工地开工后,不能迅速开新单,导致后续单子接不上来,这是创业期间常遇见的问题;
3、转向做家装?为什么呢?有什么优势支持这个方向调整呢?是不是感觉工装收款难,开单难,才转方向的,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在工装没有赚到钱,在家装领域就一定能赚到钱?也未必吧,所以,我不看好这次方向调整。
(二)、你说:“今年他邀请我过来跟他一起入股经营公司。我之前是做地产采购的,他是做地产成本的(我们都有10年地产相关经验)。”
我的回复是:
1、你也不是销售高手,邀约你能解决公司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吗?不能解决,为啥邀约加盟呢?显然,他也不是什么销售高手,不知道一个创业型公司,邀约销售高手是首要任务啊;
2、果然,他不是销售高手,因为他是做地产成本的;
3、你们哥俩的优势是在地产圈子里有人脉沉淀,这个优势按说完全可以激发出来哦。
对了想起来了,曾有一位同学问我:家装虽然销售提成还过得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一次性买卖,后期人情再好,也没有多余的房子给装修……
我的回复:
谁叫你永远都在谈直接客户呢?我们为什么不谈谈房地产销售呢?地产销售能把房子卖出去,说什么客户还是有一些基本信任度的,对吧,他们帮我们转介绍,有了信任度打底,如果我们销售和设计水平稍微给力,一般会有30%的转化率哦,呵呵,这是30%转化率哦,非常高,而且细水长流,总有单子过来……
你就该发力去认识200个地产销售主管或门店经理,只要跟他们处成朋友,单子就会源源不断而来,谁说没有转介绍和口碑的积累?
我们团队有个哥们,之前做装修,后来正好也是在贵阳做地产,我给他出谋划策,认识一批地产销售高手,编练自己的人脉,取得大家的信任后,然后开始做装修创业,也就是跟我半年多吧,销售水平提升不错,他开始行动了,3个月赚17万,地产转介绍过来的客户的转化率就是30%+,高价值人脉圈销售创业交流群,二五八九零柒九五零,现在赚得就更多啦……
4、看,你的玩法应该是这样,重复利用我们自身优势,马上去抓一批地产销售过来,给他们高额提成,以刺激他们快点做转介绍……
(三)、你说:“有一些朋友做招标,但是关系都是一般,想开展工装业务,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下去。家装业务在市场上也找不到客户过来。尝试过打电话,蹲守楼盘,零星有几个客户过来,但是最终都没能签单。”
我的回复:
咱们不是销售,就会遇见这些问题,找不到精准客户群啊,不会电销啊,人情不会做啊,不会逼单啊,不会做增值服务啊,不会谈判啊……呵呵,咱们不会的东西不少哦;
你和你朋友,在装修专业性上表现很一般,不能用专业知识说服客户,但在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弥补这个短板的,算是创业一大硬伤。
由此,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我们创业时机不成熟,存在几个硬伤:
不是销售高手;
行业经验不足;
行业人脉没有沉淀;
没有客户群基础,也就没有转介绍
这些硬伤一个个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解决?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掉的,对吧,所以,我建议哥们你撤吧……
继续回到房地产行业,如果有机会学点销售,转头做房地产销售,呵呵,年薪很棒的哦……
职场人,职场事,与您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