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的借贷宝大学生事件弄得满城风雨,最近山东辱母案,再加上p2p公司跑路数不胜数,互联网金融行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云平台关停接口,短信群发和网络电话纷纷停摆;监管部门搭建投诉体系,一旦核实,整个公司都得封号;深圳、上海的地方催收规则出台,根根红线,森严无比。
而被影响最大的则是衍生出来的催收行业。业内人士估计,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和严格化,许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即将倒闭,而催收行业的业务来源随之也减少,业内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公司面临倒闭。
催收行业,最先感受到监管的压力。
“尽管催收处在信贷的最后一环,却总是最早感知监管的温度”,某平台的催收总监杨凌发现,网络电话突然无法使用。
在此之前,催收最核心的电催业务,都是依靠网络云平台,拨打网络电话和群发短信
催收业务被生生砍断之后,杨凌辗转找到一些“地下平台”,却发现对方要价直接涨了几倍——以前一通网络电话,只需要4分到5分,而如今涨到了9分到12分。
“最让人可气的是,这些平台还借机揩油,设置了各种苛刻条件”,杨凌称,一般每个催收员会有一个网络电话终端,而现在每月还需要加收50到200的费用,“我们称这个叫人头费”
除了设置“人头费”,还加上了“设备费”。
平台还提出,要收“中继线”的费用——中继线是连接网络电话和座机的设备,而在此之前,平台都会包办,并不收费。
“就相当于购买了一台座机,还必须支付购买电话线的费用”,杨凌提出抗议,云平台的答复是,如果你有呼叫中心资质的话,可以自己去购买中继线,费用是300到500元每月。
如果没有,需要云平台提供,价格直接飙升到3000元每月。
在此前,催收行业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正规的催收公司,会和云平台合作,而另外一些非正规公司,则会采取一些“黑暗手段”。
“云平台的规则太多,还得审核短信模板”,催收员秦欢欢称,他的操作方式,就是从某宝上,批量买一些“非实名电话卡”,100元一张,里面有200元花费。
“我就用自己的手机群发短信,200元话费,也能发2000条短信,而且短信内容不受限制,想怎么威胁辱骂都可以”,秦欢欢称。
后来越做越大,他就买回来几个“猫池”,将所有的卡插进去,用电脑操作,集体群发短信。然而从3月份开始,秦欢欢发现,短信群发不太灵了。
“上门、催收、法院等敏感词,在发送的一瞬间,短信就直接消失不见了”,秦欢欢不得不反复换词,至今都很难摸透,哪些词汇突然就成了“禁言禁语”。
而为何催收行业前几年会如此的兴盛呢?
1、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极高的利润带来了衍生行业的兴盛。
2、中国老赖人数众多,且极为难搞。正常的催收已经无法把借债回收。
3、前几年行业要求宽松,经常3、5个人拿着电话就开干了。
4、个人信息贩卖行业的兴盛。当时一千万条数据,价格只需5万到10万元。
接下来催收行业会面临倒闭及洗牌,恐怕这段时间是老哥们最舒心的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