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企业即时通信 移动8300万投资能否救活飞信?

关注 山东电商 掌握最新资讯 !
你用过飞信么?如果你用过,说明你至少到了适婚的年龄。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新闻让这款低调许久的社交软件再一次回归公众视野。
2017年10月,飞信高调对外招标,项目金额超过8300万元,分别为“和飞信业务运营支撑服务项目”及“和飞信客户端技术实施与支撑项目”。
11月底,中国移动宣布将于下月启动“和飞信”商用。不只是名字,其商业目标也大而全地指向“基于移动认证的政企工作平台”和“具有运营商特色的个人社交平台”。鉴于2016年疯传一时的中国移动将完全关闭飞信业务的消息,很多人听到这一消息忍不住发出“飞信居然活着”的感叹。
飞信这款诞生于2007年,几乎与网易泡泡同时代的社交软件无疑是社交界的“老字号”,并曾辉煌一时。飞信创立之初最大的卖点是,可“在电脑上免费给手机发短信”。在短信时代,这项功能让让飞信在短短几年间创造了奇迹。2009年的一则统计显示,手机qq当时在移动端即时通讯软件中市场渗透率约60%,为行业龙头;飞信排名第二,超过20%,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巅峰时期的“飞信”注册用户达5亿,高峰时拥有近一亿人次的活跃用户。
随着移动互联网渐渐普及,短信使用次数明显下滑。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中国手机用户共发送短信数量在2012年达到高峰,将近9000亿条。自此之后开始下降,而且降幅越来越大:2013年降幅1%;2014年下降14%;到2015年短信总量已下降至6992亿条;2016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6671亿条,同比下降4.6%;今年1~10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完成5540亿条,同比下降1.3%。而“飞信”这个前瞻性产品空有最强大的资源,却在市场中日渐式微。
能免费发短信这事儿有多诱惑?
年轻人可能真的不知道...
截至2017年11月9日,飞信的活跃用户已不足百万;与之相比,腾讯旗下两大软件qq和微信分别拥有6.62亿和超过9.63亿活跃用户。有人将飞信的衰落归结为信息机制的“落伍”。 飞信用户必须上线才能读取信息,一旦用户没有上线,就无法收到软件上的任何信息;而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推送有很大的机动性,相当于用户“24小时在线”,保证能随时收到所有消息。
虽然移动互联网时代飞信已经修改了推送机制,但巨大的社交市场已被微信、钉钉、qq等主流社交软件抢占,功能上没什么创新的飞信并无核心竞争力。
飞信的另一个巨大的壁垒是不够“开放”,运营商背景使飞信短期内收获了大量用户的同时为自身发展“画地为牢”。自2007年正式推出,飞信迟迟没有向其他运营商的用户开放。2012年,飞信终于对其他两大运营商完全开放服务,但市场早已不是当初的市场。
移动对强势复出的“和飞信”定位是“政企办公通讯软件”,很大程度在于这一市场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针对企业即时通信领域的头部应用主要有阿里旗下的钉钉、腾讯旗下的企业微信和tim。截止到10月份,钉钉的安装量达到2.444万,在4款应用中排名第一。企业微信的用户安装数量也达到千万级别,其10月安装量为1.022万。远未达到饱和。
在企业im领域,移动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和飞信打通包括电话、短信以及政企云平台在内的运营商服务。此外,作为国内最大的运营商,移动所保有的政企客户资源也极为可观。与其他企业相比,背靠移动的飞信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与实名手机号紧密联系,保障其安全性。此外,移动目前也在5g、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上大力布局,这些举措是否会为飞信提供新的应用场所目前尚未可知。
文/大u 编辑 / 祝11
山东电商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丨建议供稿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