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准创业者”在微信上向我咨询一个问题:“他想做一个互联网教育的内容公司,如何和某视频网站合作;同时,像某知名自媒体,大的视频网站会不会花钱收购。”
我问他的创意和构思是什么,他说他有一个能激发人兴趣的学习方法,能让人从被逼学习转到自我学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学生经历批评。交流中,他的一个观点让我很感兴趣,那就是现在做互联网教育的人,大多是不懂教育的。我很赞同他的意见,但对他的创业却不能提供太大的帮助,我给他的建议是:一,在网络先部分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吸引客户;二,参加一些比较知名的创业大赛,获得投资机构的关注;三,毛遂自荐,向一些机构推荐自己。
跟他交流以后,我对目前中国互联网势头正盛的在线教育感到很困惑,在线教育究竟该怎么办呢?
这几年,在线教育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更有大部分资金涌入。根据某教育机构发布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2014年11月,共有149个在线教育项目获得投资,金额达9.1亿美金,其中,仅2014年5月以来,投资金额就达到4.7亿美金。”并且,不但互联网巨头们加入了这一战场,连餐饮、服饰在内的其他行业的大鳄们也来凑热闹。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最近几年继视频、云计算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
但是,背后,其未来的盈利模式却让人担忧。在网上看到过一份《2014在线教育网死亡榜》,这份榜单细数了2013年以来,兴起又归于沉寂的数家在线教育网站,其中不乏世纪佳缘龚海燕创办的梯子网这样出身名门的网站,以及融资千万级别的粉笔网。由创业者创办的在线教育网站,能像传课网那样坚持得很好并最后被巨头收购,寥寥无几。即便是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巨头,也对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感到迷茫。
为什么会难以盈利,原因还在于没人来或者有人来了却不掏钱。不管是已经消亡的在线教育网站,还是目前有钱可烧、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在线教育网站,都遇到或者遇到过一个共同的难题:“懂教育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教育。”有些人,可能是优质教育内容的生产者,但他不懂互联网的思维,不懂资本运作的技术,所以即便他们能吸引来资本,也很难运营下去。有些人,可以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对互联网思维了如指掌,但他不懂教育,遑论教育规律。所以他们都很难长久。
可即便如此,仍然有那么多的人和资本进入,我想原因在于:一是对教育理想的执着,比如那些传统教育的“反叛者”;二是在线教育市场利润前景的诱惑。申银万国发布的《互联网教育行业深度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内,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达7000亿元,而互联网化的教育市场将达到4000亿元。
但是,目前在线教育的形势却是:面对巨大的金矿,却找不到打开金矿大门的咒语。
这时,我想再回过来说说前面我提到的那位创业者。虽然交流不多,但我能感到他是一个懂教育的人,但他懂不懂互联网运营模式就很难说了。他这样的人,在互联网上应该还有很多。不单是中小学乃至大学的学校教育,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电商培训等的内容制造者还有很多。我细看过那些死去的在线教育网站,其细分程度不可谓不细,但就是不能坚持长久,原因还应该在对教育的理解和掌控上。
教育是一项粘性大、口口相传性更强的产业,他的用户被动传播性质更强,“粉丝意义”更强。一个人说好,就能传播到很多人那里,不缺乏延续性。但目前,一方面是想学的人找不到好内容;另一方面,是网站难以吸引用户。这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在线教育想办好,不单需要互联网意识,还得需要互联网意识和传统教育意识的融合,取长补短。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了解教育规律和教育需求。在线教育的运营者,应该好好深入传统学校教育中去,看看学校教育的弊端与可取之处。在线教育的运营者,还应该大批引入教育学者、教师,向他们学习教育规律,学习他们的教育内容。在线教育的运营者,还应该深入学生以及其他跟传统教育学习有关的人中间,体察他们的需求和心态。
目前,,但生存下去与盈利却是一片海市蜃楼。一批倒下去,一批再上来,再这样“前仆后继”不是长久之计。所以,红海面前,在线教育的投资者先别忙着掏钱,有可能,你们的互联网思维并不一定全适合教育,所以还是好好琢磨一下在线教育究竟该怎么办才对。
注:本文首发idonews专栏,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