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月收入多少幸福感最高?数据榜单来了,还和健康有关!你一定想不到!!


近日,《2016年度中国幸福报告》、《2016年度中国健康报告》在杭州发布。这两个和大家的健康与幸福有关的榜单是如何产生的?榜单里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新信息?和在线君一起来看看吧。
榜单是如何产生的?
2016年,研究人员在全国32个城市随机抽取1万人为样本,就健康、幸福和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数据采集、调研、分析。通过两大榜单,你会清晰的看到健康与幸福的真相,会了解到哪些因素在影响着自己的健康与幸福。
1月收入过万幸福感最高
《2016年度中国幸福报告》显示,居民幸福感最高的三个地区是海南省、江苏省、天津市;最低的三个地区是湖北省、青海省、江西省。
低学历群体比高学历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有房群体比没房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有伴侣群体比没伴侣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生活满意度、幸福明显高于男性,感受到的压力明显低于男性。
是不是收入越高的人,越幸福呢?调查结果显示,不是说钱越多越幸福,但是也不能说钱越少越幸福,这中间有个平衡点。
△幸福感与个人收入关系图表(点击可查看大图)
答案是,并非收入越高,个人幸福指数越高。随着个人月收入的增高,居民幸福感先升高后降低。月收入1.2万元-1.5万元的人,幸福感是最高的。而对幸福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是:乐观程度、健康状况、休闲满意度、是否有伴侣、医疗服务满意度,并没有和钱挂钩。
2
浙江人健康指数排第二
《2016年度中国健康报告》显示,对健康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是:幸福感、乐观程度、年龄、锻炼频率、休闲满意度。城市居民健康指数最高的三个地区是:河南省、浙江省、黑龙江省。
有句古话叫“财多身体弱”,调查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随着月收入的升高,健康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其中,月收入1.2万元-1.5万元的人群身体健康指数最高,月收入9000元-1.2万元的人群心理健康指数最高。
“我们发现受访者读的书多,健康状况反而下降”,研究人员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健康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大专学历的人健康状况最好。
新闻多看点
12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杭州被授予“2016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奖。这也是杭州继本月初入选“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资料图片
本届论坛共颁发了2016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十大示范县市”、“十大示范村镇”、“十大贡献人物”及2016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十大社会治理创新”、“社会责任企业典范”等七大奖项。其中,杭州荣登“2016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榜单,且排名第一。
论坛组委会就杭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起到的引领示范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杭州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咱有一次给家乡添累赘了
城市好,物价涨,,基本工资不涨,一年四五万,只有吃土了
拖后腿了
幸福感这种还真不是光钱多就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