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是三庄,春节回家看到不大的小村那是遍地车辆,家家张灯结彩,正天鞭炮齐呜,大人小孩齐欢笑,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街上听是谁家小子领着媳妇,闺女带着女婿开着好车领着大包小包的回家过年了。那是真热闹,但在节后不几天又都回城了。我碰到还在留守的几个岁数大点的老伙计,闲聊中了解到他们的心思,多数都觉着“我们不在乎儿女过年时那几天的孝心,更不在乎给他们带了什么礼物,在乎的是儿女的心是不是常记挂着他们。如果,儿女们平时对他们关心不够,仅在过年回家尽几天的孝心,这会让我们觉得更加心酸”。有一些老人,在与子女热热闹闹地过完年后,就很舍不得儿女离开。往往儿女一走他们会出现短时间的心理落差和失落情绪,给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其实,只要儿女们平时多看望老人,或是多给老人来几次电话,老人们就很满足了!
回家过年给父母的大包小包是尽孝,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心意,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是出自内心,父母都能感受得到。但多数人都觉着,他们衣食无忧,吃饱穿暖就行了,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抚慰。应该让他们时时感受到爱。不要大包
小包拎回去,给两个钱就算尽了责任,人一般都有种故土难离的情愫,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尽管跟有的儿女在一起可以住高楼大厦,但他们也不愿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园,因为在那里有他们熟悉的一草一木,常回家看看”,还要应替父母想想”。到孝心了,应该从精神上多关心,孝心应尽在平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提高,不但年轻人有了精神上的追求,吃饱穿暖已经是最基本的需求;老年人也同样。他们在生活上已经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精神上或许需求也多了。虽然不是很符合现实,但或许是最适合的:让老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大脑的刺激会增多,会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国外老年痴呆症比国内多,或许与国外的两代人很早就分居有一定的关系。中国以前四代同堂,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是社会的进步,但从某些层面上讲,应该是一种退步。常回家看看是正理。
发帖目的,就是在城里有房有工作的进城人,多抽点时间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他们都老了,有些攒钱给你买上屋,当你住在高楼里,想想你家中的老父老母吧。就是有些一年不回那个老家,你的父母还是惦记着你,我问了几个说他们孩子很少回家的老同志,他们也是挂着泪花,说儿女们忙啊,不要耽误孩子的时间了,但表情看,他们还是盼你们常回去看看……
热闹了几天又要寂寞一年啊
过年热闹三两天
记住
常回家看看。。。。。。。。。。。
俺也是三庄的
下午好乔子山,您说的这些确属实情,常回家看看,应该付诸于实行。要给下一代做出榜样。
热闹了几天又要寂寞一年啊
我又想家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老友的帖子很好,道出了深层次的问题。现在年轻人向往大城市,挤破头往城里走,一方面给城市发展繁荣带来了活力 ,加快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副作用就是楼主帖子里表达的。怎样把以上二者统筹兼顾,平衡发展,是摆在社会面前的大事情。我国正处在一个跳跃发展的时期,未富先老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现实问题,这种情况全世界未见。所以,楼主说的是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情,值得全社会深思。
节后都返城了,特别这几年很多又在城买房了,回去的机会太少了,村中只剩孤单老人了,他们确实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