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科学指南
——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放军报社 许三飞
一支军队要跻身世界一流,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和军队事业是在接力奋斗中向前推进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也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我军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富于创新的思想理论观点,深刻阐明为什么要强军、强军目标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时代课题,深刻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形成了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解放军报记者 柳军 摄
先进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军事领域的生动体现,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政治底蕴、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熔铸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一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魅力。
——以历史担当为进取之源。“道始于情”。我们党的方法论始于对人民大众的真挚情怀,始于对中华民族强盛的执著追求。习主席反复强调要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念,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念,勇作为、敢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习主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指挥的重大军事行动,都鲜明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忧患和历史自觉,体现了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体现了戮力复兴的责任担当。正是基于崇高的使命担当,习主席在战略运筹上,展现出极目望远、强军安邦的战略视野,展现出不惧风险、果敢决断的战略意志,展现出阳刚硬朗、敢于亮剑的战略胆魄,展现出纵横捭阖、应对裕如的战略艺术。
——以关照全局为根本着眼。全局体现了整体性战略性和根本性。当今时代,军事和政治在战略层面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等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习主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强调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始终把军事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变化,注重发挥军事手段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在海上维权、边境维权维稳等斗争中,习主席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谋划军事问题,坚持有理有据有节开展斗争,坚持把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密切配合起来,有力捍卫了国家核心利益。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是我党我军战略筹划的最高原则,也是我党我军的根本价值取向。习主席强调,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纵横捭阖、灵活运用,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维护国家利益,是制定军事战略的根本依据,就是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问题、制定政策,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
中国空军飞行员驾机在远海进行训练(2015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发(李平 摄)
——以辩证筹划为重要方法。军事辩证法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精髓,也是解决当代中国军事问题的密钥。习主席着眼新的实践,就富国与强军、战争与和平、政治与军事、政略与策略、机遇与挑战、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维权与维稳等作出一系列新阐发,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思想。比如,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不惹事也不怕事,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守好战略底线,决不拿核心利益作交易;强调既要从优良传统中汲取丰富营养,又要根据时代变化积极改革创新等等。这深刻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
——以改革创新为强力驱动。战略的至高境界在于审时度势、锐意创新。习主席顺应安全环境新变化、军事革命新趋势、战争形态新演变、强军目标新要求,更新军事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用新的理念、方法、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比如,在军事战略指导上,更加关注科技对战争的影响、关注新型安全领域等,使我们创新战略指导的思路豁然开朗。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上,强调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改革,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蹄疾而步稳等,形成了筹划指导新一轮改革的系统方法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实事求是为实践基石。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通篇贯穿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和学风。把握规律是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习主席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研机析理、把握规律,要求我们在历史和现实的重大政治变局中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要跟踪现代战争演变趋势,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的特点和规律、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和规律等。坚持问题导向是实事求是的重要路径。习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亲抓实抓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几年如一日、一环扣一环,推动各项建设和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这些都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在“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中,中俄海军陆战队混编陆战分队对岛礁防御之“敌”发起进攻(2016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缜密的逻辑架构
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通过确定战略目标、判断战略形势、作出战略决策、进行战略实施等环节科学严谨地展开。
——可贵的战略清醒,理性看待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忧患在胸、居安思危,历来是中华民族安邦治国、治军兴军的一条重要经验。战略清醒,是在研判机遇挑战、分析矛盾风险的基础上,由危机警觉、风险意识、前瞻思维、必胜信念等融汇生成的理性精神。习主席强调,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最关键的是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习主席领导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更加注重营造有利战略态势;推进备战打仗,强调聚精会神钻研打仗,立足复杂困难情况,把各项准备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积极主动谋取未来战争主动权;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强调必须到中流击水,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前列。习主席反复强调底线思维,要求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些重要论述为坚持保持清醒、前瞻危机、管控风险、以武止戈提供了思想武器。
——准确的战略判断,标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环境规约战略,形势决定方略。习主席以放眼全球的恢宏视野,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及新特点,着重从国际战略格局、地缘政治关系、世界军事革命和国家安全稳定的发展态势上对国家安全形势作出深刻洞察和准确判断,为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习主席拓展丰富了我们党关于时代主题、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地缘政治棋局、综合国力竞争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安全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面临许多重大安全挑战,特别是海上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出现革命性变化,围绕谋取军事优势地位、争夺军事战略主动权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等等。这深刻阐明了我国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时与势、安与危,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基本依据。
——明晰的战略目标,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目标是战略筹划的中心环节,是全局之纲、全局之魂。治党治国治军千头万绪,战略筹划必须举要治繁、抓纲带目。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习主席深入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经验,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明确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指明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前进方向。强军目标,是对人民军队发展方向的战略定位,是对军队建设全局的顶层谋划,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继提出强军目标后,习主席进一步向全军发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号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着眼世界强国军队对强军目标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必将引领我军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的队伍永远向太阳。解放军报记者 柳军 摄
——科学的战略谋划,制定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强国强军,战略先行。习主席着眼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新要求,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探索形成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国家安全需求相适应的军事战略指导,指出要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现代战争作战指导,创新基本作战思想,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优化军事战略布局,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等等。这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时代内涵,确立起新形势下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
——正确的战略指导,搞好国防和军队建设顶层设计。围绕如何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习主席提出“五个更加注重”的战略指导,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聚焦实战,是军队履行根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创新驱动,是军队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体系建设,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支撑;集约高效,是当今现代化军队发展的基本特征;军民融合,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五个更加注重”,把握了现代军队建设的普遍规律和我军转型跨越的特殊要求,解答实践新课题,顺应官兵新期待,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明确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发展的基点、动力、方向、效能及路径,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立起了工作指针。
——强大的战略定力,始终保持应对风浪的高度自信。战略定力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则是排除干扰实现既定战略的意志和能力。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和执着笃行,都体现了强大的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今天我们的战略定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定力,是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梦的定力。这种战略定力,就是要在各种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守得住信仰,经得起风浪,坚持根本政治原则不动摇,不出现颠覆性错误;就是要在强军兴军进程中,勇于到中流击水,一心一意想强军、谋强军,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就是要在军事斗争上,既要坚决又要沉稳、既要敢战又要善战、既有血性又有韬略。有了“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国防和军队建设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主心骨”。
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滑跃起飞(2017年7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
丰富的理论内涵
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不断适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