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和石牌楼的区别以及它们的作用
牌坊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建筑之一,是汉族特色建筑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山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从用材上,有木牌坊、石牌坊、砖牌坊,也有混搭的;从功能上有宫殿牌坊、有纪念性质的、有商业标志的。明清时南京专门有一条牌楼大街,还有牌楼巷,南京还有诸名牌楼村、三牌楼、四牌楼、花牌楼、大功坊、石猫坊、陈家牌坊、牌楼庵、牌坊街、牌坊营、牌坊村、牌坊头、牌头,有的干脆就叫牌坊或者牌楼。
牌坊的由来: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性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誉,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业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牌坊与牌楼:牌坊是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其实牌坊与牌楼有显著的区别,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了一个互通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