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论文检测中心

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文件下达后的9年中,高等院校都在执行这个文件。然而近年来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问题诟病依然不少。在这方面不少文章把学生论文整体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可问题不仅仅限于这个方面,如果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除了社会原因之外,教学和管理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论文质量涉及学、教、管三个方面。本文结合本科毕业论文改创新为求新的衡量标准就这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对于查重免费?是没有很明确的回答的,因为知网论文检测在检测论文时间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论文查重旺季和淡季的知网查重时间是不同的。
强调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这是非常正确的,提高质量就有一个标准问题。评价学生的论文质量,一向有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创新性。作为国家的正式文件虽然没有对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衡量标准作出具体要求,但是对学术论文有如下的表述: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作其它用途的书面文件。这段在给论文所下定义的文字中,文件先后使用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和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这种突出新的偏正结构的短语表述对论文强调的是创新性。由于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在论及毕业论文的特征时,许多大学写作教材的编著者和一些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的专家教授有的言创见性,有的说创造性,有的述独创性,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创新。
对本科毕业论文高标准要求并无不妥,可是这种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属于考核性论文,它同专业工作者在学术探讨中发表见解的交流性论文在创新性上应该有所区别。通过毕业论文,可以看得出它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容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他们不是从事某一专门学科研究的,不具备某一专门学科深广的学养,只能就其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进行学术水平的考核,这就决定了不能拿交流性论文的创见性尺度衡量本科毕业论文。那么,考核本科生毕业论文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该把求新性作为评价大学生毕业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改创新为求新这是根据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标准。就群体而言,大学生在学术水平方面像西方现代新批评派的文艺理论家威廉燕卜荪在剑桥大学读本科用半年时间写出产生广泛影响的《含混七型》这样的学生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学生连选题都不会,论文的前置部分的写作知识为零。即使有些学生模仿发表的论文表述内容提要和关键词,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提要不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陈述的,关键词写了七八个,十多个,有的还不是关键词,有的甚至不是词而是句子。至于从新的角度论述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毕业论文写作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知识都不具备,可见用创新性来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不切实际的。关于这一点,有高校教师指出:在学术上,尤其是独创性方面,不宜过高要求。而用求新性作为衡量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则更切合考核对象的实际。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和求新都是述宾型词语,它们虽然都有共同的新作为词根,但前者强调的是创,后者强调的是求。创的意思是始造、开始的意思,创新这个词的意思重在注意结果。而求是探索的意思,求新这个词的含义虽看重结果的新,但更关注过程的求。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标准改创新为求新这就要求对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理念要由过去的只重结果改为重结果更重过程。这种改动更强调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的管理。
改创新为求新可以打消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在作业性和学习性的心态中在求新中学会写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不是用于发表的交流性论文,从教学本质上说,通过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一次最充分的综合训练。因此它具有作业性和学习性的特点。毕业论文的写作难度对大学生而论,别的不说,仅就字数对文科学生而言,各高校的要求不一,多则要求下限一万五千字,少的也规定不少于八千字。
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学生没有进行过学术研究方面的专门训练,没有做过学术卡片方面的学术积累,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撰写过这么多议论文字的文章,单从字数上讲,他们就为有限的专业知识不能生发规定量的专业学术话语而担心,更何况在内容上要求创新了。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论文写作用创新性要求他们,就为他们的写作设置了一个不易逾越的门槛。上检索以下大学生对写论文的反应,就会发现很难、很恐怖、很郁闷这些频率很高的言语。本来已经有就业的压力在肩上,再增加一个创新性的压力就使得他们写毕业论文力不从心。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学生在写作上的旁门左道。如果将创新性改为求新性,突出论文写作的求新,就会在无形中搬掉学生肩上的一座山,使他们不再惧怕毕业论文写作,以平时做一般作业的心态,以自己的最大能力撰写毕业论文,这比用达不到创新标准,而抄袭,变着花样的复制粘贴要强得多。
改创新为求新强调了教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内容,论文写作的所有环节他们都不熟悉,例如就连注释同参考文献的区别都不清楚就更不用说选题了。学生从不知道如何写作到会写出毕业论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的求新突出了探索的过程性。它的重结果更重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的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在具体的毕业论文指导中,教师要同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加强毕业论文写作各个环节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多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论文写作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生疏到熟悉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在论文写作的探索中经过自己努力写出有新意的毕业论文。
改创新为求新强调了对毕业论文写作教与学的过程性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对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以创新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教务管理人员只登记和分配选题,最后登记论文成绩,而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教师的指导过程是疏于管理的。这对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适用的。当今的大众教育在论文写作方面改创新为求新强调了对论文写作过程的重视,这就要求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强化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通过管理,使教师指导学生论文从初稿到定稿一字不改的糊弄行为绝迹,使指导教师确实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使学生面对纸质和电子文献查询结果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吸引大学生民的眼球,使政治教育更加生动,让学生在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络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其他媒体并不具有的优点交互性,在虚拟的空间,淡化教育者的角色,化教育于无形,即时地、人性化地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答疑和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吸引青年学生的关注,达到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