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不能上学的根源问题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中要求居住小区(人口为10000——15000人)的规模必须设小学和幼儿园,居住区(人口为30000——50000人)的规模必须设中学,但是还有服务半径的要求:小学不超过500米,中学不超过1000米。根据这个要求柯桥作为一个户籍人口只有5万多的城市,小学和幼儿园应该为各5所,中学应该为2所,目前柯桥街道是达标的。外地人不能上学的根源是国家规定是按户籍人口组织安排学生就读的,柯桥目前户籍人口只有5万多,实际居住和工作人口30多万,这个才是问题的根源。

意思是买房落户。

就拿我们片区来说,原来每2\3个村一个小学和幼儿园,现在10多个村一个小学和幼儿园,原来10个村一个中学,现在合并成一个5万多人口的镇一个中学!本地人年轻人因为外出读书、就业、在城里买房子等原因其实农村小孩人数在减少的,而且是锐减。你说保留原来的村小学一个班可能只有10、20几个人了,当然要合并。这样的情况柯桥城区也可能出现,所用在政策上以户籍人口为依据建造学校和安排就读也是有道理的。即使倒退到共产主义的新中国时代,也是你是哪个国有厂的正式职工才能在这个国有厂里的子弟学校上学,农村的只能在农村就近上学。建一所学校是个长期的投资,不是因为今天突然有了10万人就马上建10所学校,都是依最稳定的居住人口规划的。什么是最稳定的居住人口,我认为是户口和住房。

在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上柯桥也有致命的缺憾,一般国家会在厂区农民工集中的地方批准建设民工子弟学校,比如滨海、柯北、柯西、柯南等工业区都有民工子弟学校。目前柯桥是去工业化的街道,柯桥街道内基本没有什么工厂,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也就很小众的建筑工人,不足以具备开设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条件。这给柯桥的教育资源配置上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一方面外地的众多从商人士的子女有上学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人既不享受国家规定的户籍人口就学有户籍所在政府安排的政策,又不符决解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特殊优惠政策。目前能有效决解这个问题的就是第一把华舍、齐贤、安昌、柯岩合并成大柯桥镇,为柯桥争取更多的建校条件;第二是像诸暨一样建造几所专为富裕的商人子女就学的私立学校,决解有钱没地方上学的问题。

外来人员子女上幼儿园的问题,说到底是个供求关系问题,教育资源丰富,小孩就学就不成问题,教育资源短缺,就学就会很紧张。但能不能上学,从根源上讲不涉及歧视谁的问题,供不应求了,必然会设置门槛;供大于求了,幼儿园必然会放下身段,降低门槛,那时你的孩子想读幼儿园,你的选择余地会很大。
今年小孩读幼儿园紧张,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今年新生入学的人数急剧增加,而导致这个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奥运宝宝的大量诞生,而奥运宝宝这个现象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今年小孩上学出现问题,是暂时的,是突发的,社会上的各界人士还是要理性看待、妥善解决。

同意楼上的观点,建学校第一看户籍人口的规模,因为这些人最稳定;第二看外地人口集中的工厂工人规模,因为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栋梁,并且工厂工人相对稳定。所谓的外地人不能上学,我想可能是不交社保的个体商贩和城市临时工居多吧。每个城市都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人口信息指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柯桥也不例外。在解决上学问题上是根据户籍人口和社保人数制定政策这个也没有错,因为这个最可靠也最简便。如果因为今年是奥运宝宝上学高峰年多建几个,过几年是上学人口小年就撤几个,我想老百姓也不会同意吧?这些上学的人口应该有私立学校解决,目前柯桥在发展民营学校方面确实存在不足,希望教育局引导企业办学,想诸暨一样发展民营学校。

你待一年就走,人家不可能专门为你建个学校啊,所以肯定是以稳定人口来设计学校数量的,人家也没说全不让读,你能证明你是常住在这里的,比如户口、比如住房,那人家才肯相信你让你读啊~不然流动人口两边都占着教育资源怎么行~老家其实已经为他们分配好教育资源了他们不去,偏偏要挤到这边来,说么说是zf不让他们读好像很弱势,其实还不是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已~

我们绍兴本地的父母工作在柯桥小孩户口在农村的,一般小孩也在农村读书,到镇上读都要开后面找关系的,更别说是上柯桥读了难的。这就是政策。

说道点子了

其实道理都懂的,但现在外地人遇到自己的小孩没地方读书也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本地人和外地人都一样的,要读书都要有房有户呀,

楼上说的对,其实柯桥学校等配套设施跟进算快的了,有些小区还没入住就开始筹建幼儿园了,甚至把这些作为开发商能卖房子的必要条件。再说小学柯桥如果按户籍人口讲应该算已经超建了。

任何政策实施都有利弊。只是每个受损利益的人在衡量对错。政府有苦百姓也苦啊,如果提前有政策通知相信不会发生这么事情了大家都是在辛苦工作的为了孩子肯定什么都愿意政府不应该一下子就改革了应该给个期限和标准的

他们应该有一个不变的规定,如果有了这个不变的规定,带子女打工上学的外地人,相信都会有好的选择。浙江政府关于小孩入学一年一个政策,让带孩子上学来浙打工的人员都会觉得很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