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老头游览北京香山碧云寺, 听到了一个“结缘豆”的寺院往事。“结缘豆”说的是香山碧云寺的僧人, 术业有专攻,一心礼佛诵经,不染俗世铜臭,非但不受香烛钱,每日里,还需耕种僧田养活自己。僧田收获的黄豆,晒干后以小布袋盛放挂在腰际。每有唸经诵佛, 唸一声经文, 便自布袋里摸一颗黄豆放进身前盂钵里, 于是, 这干黄豆似乎承载了佛经奥义。每年阴历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 碧云寺僧人便把这些承载了佛意的干黄豆加盐煮熟,托钵在庙门口。进寺随喜者,取数粒盐水豆嚼嚼,叫做“结个善缘”,也有善男信女取豆回家,与恋人分享,叫做佛门祈福,结个好姻缘。于是,这盐水煮熟的豆子有了个好名字,叫做“结缘豆”。
佛门讲究一个“缘”字。缘, 就是结下因果。做善事做好事, 是结了善缘, 终有好的果报落在您自己或后代身上。做恶事做坏事, 是结了孽缘, 终有不好的业报落在自己或后代身上。这“结缘豆”虽不值几文钱, 却是佛门以此与大众结善缘。只是, 这“结缘豆”作为碧云寺的传统,不知消失于何时。
浙江台州三门县,有座“多宝讲寺”,是江南少有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秉承的是“一日不耕,一日不食”的教旨,寺院僧人衣食等全部消费都来自自家耕种的僧田。寺院不仅不售门票,不受香火钱,也不搞什么收钱的“功德箱”以及开光、抽签那些把戏。僧田收获的米粮菜蔬自家吃用不尽,便用于布施八方,也叫“结善缘”。
“多宝讲寺”没有“大雄宝殿”,只有“大师殿”。老头进到“多宝讲寺”,正逢年逾80的主持方丈智敏大师,被僧众搀扶着坐在“大师殿”前晒太阳。信众见此,一一上前见礼。大师便不畏劳累,一一为大众摩顶赐福。老头也排队上前,得蒙大师赐下恩典,为老头摩顶赐福诵经,算是有缘。
多宝讲寺每日正午,免费向劳苦人和一时找不着地方吃午饭的外乡人赐斋饭结善缘。每份斋饭两个大海碗,一碗饭一碗菜,饭足有半斤米煮熟的分量,菜是和菜,有豆干香菇青菜萝卜土豆,油水很足,香气扑鼻。
温州多山,市中心小山有好几座。繁华马路旁边,便有华盖山、海坛山等数座秀美的小山。山不高,大约几十米高度,沿石阶缓缓行走,绿浓悦眼,细风动人。
华盖山下,常年有附近居委会搭棚施粥。如今吃不起一顿粥的人不多。居委会施粥,不叫做施舍,他们的意思是总会有临时有需要早上喝碗热粥的人,这碗粥,就是结个善缘。您喝下这碗粥,便是领了一份善意,结了个善缘。您喝下这碗粥,心中便存了一份善念,日后碰上需要您行善时,您将少些犹豫。
粥由大米和红薯干熬就,盛在一次性餐具里,热腾腾香喷喷。老头在温州时,清晨在华盖山散步,下得山来,便停下喝一碗粥,结个善缘。不知为何,喝下这碗粥,心中便有歉意,该日若不认真工作,若不做一二件好事,便不能心安。
人之为善,一豆、一饭、一粥,善莫大焉!
浙江台州三门县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大师殿
闻名海内外的大德高僧、多宝讲寺主持方丈智敏上师
《上述图片来自网络》
这么好的帖,顶起。
三门人飘过..
谢谢顶帖。多宝讲寺的确值得一去。
南昌也有三门人了?好地方啊!
三门的杨梅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