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这是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的一句话,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是婚姻,而是工作。
写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这篇文章青年作家张五毛近期还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公务员:不想辞职,可我没钱给女儿买奶粉》
文中,采访了几位离职的公务员,主要反映的是公务员生活清苦。可是作者还是忽略了另外一个群体,事业单位男青年。
他们没有公务员那样可期的仕途,他们同样有着满负荷的工作量,他们也拿着多年不变的薪水,他们……
小刘 30岁
坐标:北京
某部委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
小刘硕士毕业于北京某985高校,由于专业原因,进入了某部委直属的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参加工作5年,本以为985高校毕业生应当算是站得住脚了,可是近年来,单位新进职工已有不少top2博士、海龟博士,自己原本以为的优势也慢慢不复存在。
去年小刘所在的科室提拔干部,最终还是比小刘资历和学历背景更次一点的同事上去了,而自己空有一身想法也得不到施展,原因不言自明。
小刘的收入税后大概8000+,年终奖金也就2w多一点,算下来,一年也就10w多点的收入。小刘单位除最高的领导外,其他人的收入也比小刘高不了多少。
小刘说,对他而言,在单位待下去,仕途肯定是无望了,耗下去顶多能当个处级干部,可是这种事业单位,处级干部又有什么用处呢?对他而言,只有职称这条路可以走,可是寒窗苦读二十载,上了985,然后花一辈子时间,就为了个正高级职称,对得起自己吗?
小刘单位的上级部委的年轻公务员除了职务晋升之外,最大的希望是可以在北京分一套经济适用房,可是小刘的单位是没有分房希望的。
小刘和媳妇儿去年终于把婚结了,媳妇跟小刘也是同类型的单位,可是由于前几年没有意识,没有抓住房价暴涨的机会,到现在仍然是租房住,到现在小刘依然是懊悔不已。
小刘小两口打算2018年要孩子,可是想着没有解决的房子、未来小孩的花销、还有逐渐上了岁数的四位老人,小刘总是半夜惊醒。
小刘有时和单位的单身女同事聊天,说想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她们大都不愿意找同类型单位的对象,现在都想找个月薪2万以上的男朋友,或者对象在大机关的,她们说的很直白,权和钱总得占一样吧。
小刘高考成绩比较出色,考到北京的985高校,这在当时的老家,还引起不小的轰动,小刘在老家还是小有名气,老家经常会有人托小刘办点事,比如到北京看病,能不能在省里或县里找人打个招呼办点事什么的,可是每当小刘接到这样的嘱托后,总是哭笑不得。
2018年到了,小刘每每说起,想要重新找点其他的出路了,在单位一眼望到头,为了丁点大的蛋糕,大家都明争暗斗,感觉人生格局都缩成芝麻大小了!
高中同学 小张 30岁
坐标:郑州
河南省某厅局直属事业单位
小张和小刘是高中同学,高中时小张的成绩一般,但是小张家的条件相对较好,小张在河南本地上了个二本学校后,经家里运作,谋了个河南某厅局的直属事业单位的工作。
在参加工作的2011年,小张的父母就在郑州给小张买了套120平的三居室,当时的房价才6000多,工作几年后,2014年,小张结婚生子,小张的父母为了以后养老,在小张的小区又买了一套两居室。2016年郑州房价暴涨,小张和父母的两套房子升值数倍。
小张去北京出差,经常会找小刘,每每两人聊到境遇。小刘都感慨,读书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多买几套房子!来到北京又有什么用,连给家人起码的生活水平都保障不上。
可是小张也有自己的苦衷,在郑州当地生活,他可能算是比较舒适的,可是自从小张做了爸爸之后,考虑问题更多地是往孩子身上想:
河南的高考是全国闻名的,在这点上,小张是羡慕小刘的,将下一代摆脱了河南;可是以小张现在的状态,是没有能力将孩子送到国外,规避高考这条路的。所以小张现在成了一名网络上的愤青,经常在网络上吐槽高考的不公。
小张常常想,自己这辈子没能努力,跨进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把压力传导给了下一代,常常自责自己这辈子把上一代和下一代的福给享了!
初中同学:小李 31岁
坐标:河南某县
县招商局借调事业编干事
小李是小刘的初中同学,念完初中后,选择了当兵这条路,复员回家后,托人找关系,进了老家县城招商局下面的单位,但是没有解决公务员编制,只是给了个事业编制,现在借调招商局,主要做招商引资这块工作。
自从新任县委书记上任之后,对招商引资这块抓的非常紧,不仅是招商局,对其他部门也都下达了招商指标,如果年度指标完不成,全县通报批评,小李所在的招商局更是亚历山大,每天上班,小李就和求爷爷告奶奶一般,到处联系是否有在北上广深混的不错的老乡,是否有回乡投资的打算,逢年过节,小李单位的领导总是带着包括小李一众人来到“成功人士”的乡友家里,看望这个、看望那个。
做为招商干部,小李饭局总是少不了,刚参加工作时,小李的酒量一般,可经过几年的工作,小李也是练就了七八两的酒量了,可是脂肪肝、胃溃疡等一系列的毛病也在年纪轻轻的小李身上尾随了。
小李说,现在基层领导也很不容易,怎么样让下属听命于你,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现在市长开会,把下面的书记、县长骂一通,书记、县长开完会,把局长骂一通,局长开完会,就拿小李他们骂一通。
小李到现在为止,还是借调身份,属于事业编制,小李为了套上公务员的帽子,不知走动了多少关系,过年跑了多少家,可是每次的答复总是快了快了。
过年回家,小刘和小李见面聊天,小刘问小李,为什么这么执着弄这个公务员身份,想没想过,换一种活法?
小李说,县城跟北京没法比,除了现在的工作,更没有其他的活路,虽然这种活法窝囊、低声下气,可是除了干这个,在这个县城里,还能去干什么呢?
ps:
现在社会上对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认为他们的工作多是喝茶、看报纸,可是时代变了,这样的人不否认现在还有,但是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每天上班兢兢业业,下班没准还要陪酒应酬,拿着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的工资,顶着家人莫大的期待。
贫穷限制了他们生活的品味,可是我相信,清苦并没有湮没他们理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