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大学,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


1992年,绍兴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陈元钜先生提出了创办绍兴大学的设想。1994年,中共绍兴市委决定成立绍兴大学筹备委员会。2014年6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发出举全市之力创建绍兴大学的号召。
二十年铿锵脚步,二十载岁月如歌。这20年里,从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到绍兴文理学院的转变,再到绍兴大学的梦想,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是鲁迅先生“开拓越学、俾其曼衍,至于无疆”教育理念的绵延,也是绍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一次重要蜕变。
或许有人说,人家麻省理工还叫“学院”呢!这其实是两个概念,国外在“学院”和“大学”上没有本质区别,而国内从“学院”升格为“大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在教育部关于“学院”变更为“大学”的规定里我们看到: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5%,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分别达到50%和20%以上……
创建大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力量的过程。升格后的绍兴大学,除了能吸引优秀的老师和优质的生源,在申报科研课题、与海外高校联合办学等方面不可同日语。对于一所有着15000名大学生、为绍兴各行各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的高校来说,升级为大学,将是一件以优质教育惠泽绍兴百姓的大事。
祝愿早日实现绍兴大学梦。
这个希望一定会实现的!
绍兴大学,绍兴人自己的大学,是出绍兴师爷的地方,这里充满着无限希望!
绍兴大学听起来也觉得比学院气派
据说新加坡工业园当年选址时,在绍兴和苏州中间权衡了许久,之所以最终选择了苏州,那里有苏州大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绍兴大学,值得期待,相信一所大学能够给绍兴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成立绍兴大学我是很支持的,可是我有个问题:升格为大学在校研究生必须有五届以上、且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5%,好像文理学院去年才正式有研究生班的,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需要一座大学来提升当代绍兴人的人文素养!但愿这次能成功
麻省到现在还学院,不影响人家的全球声誉!
绍兴大学就能脸上贴金了,先培养点人才再说吧!
办学当存长远。
记得我读小学时,绍兴大学这个概念就提出了。
这一晃,20年过去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绍兴娃,真心希望这个概念能早日落地。
大学,对于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三线城市来说,人才流失是城市发展的痛,希望绍兴要在教学人才引进上有新政,不仅要让人才“进得来”,更要让人才“留得下”。
10多年前,绍兴人民就盼着有一座响当当的绍兴大学,并为之努力、为之捐款。希望绍兴大学梦能早日实现。孩子们能在家门口读高质量的大学。
08年文理学院就与别的大学有合办的硕士点了
无论是于人才培养而言,还是于促进经济而言,绍兴大学值得期待。
希望5年内能建成!加油
期待着。
不过这只是迟早的事。
楼主这句“升级为大学,将是一件以优质教育惠泽绍兴百姓的大事”的话有点不解,是不是建成绍兴大学后绍兴百姓可以优先进大学?只要是绍兴人考分可以低于录取分数?。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学院”似乎总比“大学”低一等,使“学院”在招生就业、人才引进、产学合作等方面遭遇尴尬。当一所高校达到相关条件,完全可以申请更名,以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更多资源,这也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改名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也可方便点。
此外,学院升为综合性大学,平台更大,可以设立硕士点、博士点,获得的资源更多,名誉、声誉、影响力、办学层次可能都会获得提升。
对于一所有着15000名大学生、为绍兴各行各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的高校来说,升级为大学,将是一件以优质教育惠泽绍兴百姓的大事。
绍兴大学,我的意思跟文明城市创建一样,练好内功功到自然成再说,不要为了政绩,急功近利硬上
三公说得有理
院大于校。学大于院。
一定早日建成呀!
身为绍兴人,表示很开森
绍兴大学,我们的大绍兴到底准备好了吗? 为什么迟迟攀不上该名字???
一张很好的人文名片!期待!
说道办大学,我希望有关部门立军令状!都拖了这么多年,校长、党委书记都换了三代,10年时申请成功那是你们能干,绍兴人民会永远铭记;现在申请成功是正常(省内排排位也该轮到绍兴文理了);但是假如三年内再不弄下来,那前几天开会的一帮头头真该引咎辞职,回家种田去了!
筹备二十年,当年毕业生的儿子都上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