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优化团队建设
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赵春涛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事业发展,关心支持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多次强调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来部署推动。白玉刚部长的指示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工作团队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
一、团队的内涵及广播电视工作团队特征
何为团队?根据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的解释,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团队以目标为导向,以协作为基础,有着共同的运行规则和方法,通常来讲其机制灵活、管理科学、工作高效,因此被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各主体广泛采纳,普遍应用。
广播电视工作团队与其他行业团队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共性要素包括团队目标、通行规则、组织文化等。
1、共同目标
正所谓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团队成员们能够走到一起,必然有共同的、明确清晰的目标任务,或为物化价值,或为精神追求,不管何种目标,都是支撑团队存在的重要基石,是其首要条件。
2、通行规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的正常运行依靠成员们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或明文规定,或口头协商,或约定俗成,必须用某种规则来明确权责关系、规范行为流程,保障和推动团队工作正常开展。
3、组织文化
团队是一个组织,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工作中进行充分沟通、密切配合,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出现问题需慎重,要善于换位思考和总结经验,避免内耗,避免无谓损失。
广播电视团队的独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政治要求、知识创造和运行活力上。
1、政治坚定、思想过硬
广播电视是党的媒体,其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广播电视团队建设也一样。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决不允许出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干扰党和政府的工作。
2、尊重知识、崇敬思想
广播电视团队不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制作视听节目。节目属于精神文化产品。这个根本定位决定了广播电视团队最需要头脑和思想,即好创意、好策划、好制作、好包装,要求团队成员知识丰富、观念超前、思维敏捷、眼界开阔,个个是专业能手,骨干精英。
3、年轻活力、灵活高效
工作特性决定了广播电视从业队伍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富有朝气和活力,经过优化组合建立团队后人数虽然不一定少,但机制灵活、管理高效、执行力强,较其他行业团队有很大的优势。
二、加强广播电视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作为智力和劳动双密集型行业,在节目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活动中需要不同团队群策群力协同作战,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这种团队合作的现实需求被急剧放大了。
1、从广播电视工作自身需求来看
广播电视是传统主流媒体,负责为社会公众提供以视听节目为主要形式的新闻信息、综艺娱乐、生活服务产品。与同为传统媒体的纸媒相比,广播电视工作尤其是电视更需要多人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如策划研发一档节目,节目组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围绕节目定位、内容、形式、包装、播出效益、延伸开发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充分论证,绝非某个人拍脑袋作决策;组织录制一场节目,要动用编辑、摄像、主持、导播、灯光、音响、录制、技术保障等前后期多个工种多个人,按照既定规则和流程进行分工合作,保证各环节衔接顺畅;如果是大型综艺节目或晚会等活动,所需人员、工种、机器设备只会更多更复杂。可以说,广播电视工作更加倚重团队力量,强调团队合作;需要“大兵团作战”,不需要突出“个人英雄主义”。
再者,广播电视现有频率频道和节目制作部门很多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的,通过多年的运行,都已成为一个个相对封闭的集体,其体制机制弊端在眼下快速多变的媒体发展环境下越发凸显和严重。这就需要通过包括团队建设在内的改革创新手段来剔除顽疾,激发整个事业活力。
2、从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传播形态和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不能迎头赶上此轮调整革新,任何传统媒体都只会日渐式微,最终归于沉寂。广播电视同样如此,在云诡波谲中迫切需要主动作为,强壮身骨,加快新媒体业务布局,推进新老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新型生产体系、现代传播体系。而新媒体建设、融媒体发展是一项兼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创意策划、运营维护、音视频编辑、版面设计、美工等工艺技术人员与广播电视传统职位人员协调联动,在某层级管理者的统一调度下围绕一个主题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合力共为。若想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极有必要打破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的既有机构设置,组建多支高效稳定的工作团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新组建成立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尽快走出合并“阵痛”期,实现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自上而下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合理调整机构设置,理顺全台与下属部门、党政管理与业务管理、节目生产与经营创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酝酿实施岗位目标管理、全员培训计划等。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内部流动、激发人员积极性的良好效果,为各类工作团队的组建和成长提供了机会。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全台现已涌现出十几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工作团队,其中较成功的有以下几支:
1、雷蒙团队
雷蒙团队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百姓热线》、《雷阵语》、《雷蒙公益》三档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雷蒙为核心组成,现有成员30名,除雷蒙以外,其余成员全部为上述三档栏目执行制片人、编辑记者等。雷蒙团队内部运行管理较灵活,多数编辑记者在三档栏目之间能够自由地流动,也就是说岗位编制虽然固定在某一档栏目,但他们在团队的统一调度下打破身份限制,随时调剂到其他两档栏目工作。大家打通工作时间和平台,共同做好团队内部的三档栏目。从这里可以看出,雷蒙团队三档节目是一个整体,人员队伍是一个整体。
雷蒙团队成绩斐然。《百姓热线》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雷阵语》多次获评内蒙古优秀节目。此外,该团队还组织带动社会志愿者开展多项公益活动,既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也有力提高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传播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2、《开卷有理》团队
《开卷有理》是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指导,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人民网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理论类电视读书节目,具体交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娱乐节目中心组织台内外 人员以团队方式承制、以项目形式运作。第一季“马克思靠谱”在全国大获成功后,《开卷有理》成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常设周播栏目。现指《开卷有理》团队包括娱乐节目中心有关策划、制作、管理人员,有成员20多人。
3、昊博雷团队(《亮丽内蒙古》航拍团队)
昊博雷团队是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策划部人员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手段拍摄制作大型形象片、宣传片、公益广告、纪录片等为主要工作任务的影视制作团队。该团队现有成员15人,其中台内人员8人,项目制外聘人员7人。除了承担台里和节目制作中心委派的指令性任务以外,昊博雷团队还少量承接台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认可。由于工作内容多为指令性、项目化任务,而非固定常设栏目,因此团队成员们的工作方式较为松散,平时各做各事,有任务了才聚集一起。
四、今后工作思路及需要理清的几点关系
与国内一线广电媒体相比,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团队建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雷蒙团队、《开卷有理》团队主要以指定的常设栏目为基础,围绕节目制作这一根本问题而组建并开展工作,有着传统意义上的栏目化、固定化管理的底色(制片人的任命、编辑记者的考核管理与其他栏目无异,团队人员进出需经过台里批准等)。昊博雷团队初步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团队管理、动态管理的一些特征,但创新成长空间仍很大。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些团队也不失为一个试验田,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下一步做好团队建设、推广团队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的竞争是团队竞争,要想在与纸媒和新媒体的时代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挥主力军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广播电视团队建设。从事业发展长远计,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以点带面、示范推广;跨部门组建、兴趣化组合、项目制运作;培育核心、打造狼性;目标化考核、动态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团队建设,争取重点突破,取得实效。
1、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全台各节目部门和频率频道必须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并将其作为加强部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每个部门至少选择一个团队作为试点,重点培育,观察得失,理顺关系,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为今后全面推广团队建设做好准备。前提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宁缺毋滥。
2、跨部门组建、兴趣化组合、项目制运作
团队要以知名播音主持、知名编辑记者、知名工作带头人的名字命名。命名人根据目标任务,在全台内部甚至从社会上召集志同道合人士,自愿组成一个团队。命名人为团队唯一负责人,团队的考核管理只与其一人对接。这样的团队不同于传统的栏目(或节目组)。后者是围绕某一档节目配备相对固定的人员,其人员关系和绩效工资等由本部门或台里统筹管理,工作也多为指令性任务,相对静止,即负责做好指定的节目;而团队人员属于跨部门组合,团队可承接台内外项目制任务,人跟着团队走,团队有什么任务他就承担什么工作,并从团队获得相应报酬。
为达到人员自由流动、双向选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有必要从人力、财务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鼓励保障团队合作的配套政策。比如,台内部人员组建或加入某一团队首先要到人力资源部备案,获得一定长度的特许期限,在此期间可以不承担原工作任务(节目制作或其他)、可以不受原部门考核管理,绩效停发,只保留编制。如此,才能解除其后顾之忧,调动其组建或加入团队的积极性。
3、培育核心、打造狼性
团队类型多样,工作范围既有重叠又有不同,因此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行差异化竞争,以达到各团队良性竞争共同成长的效果;要打造狼性团队,团队带头人发挥好“头狼”的作用,鼓励其带领“群狼”积极外出寻找“猎物”,“群狼”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将“猎物”变成“食物”。
4、施行目标化考核、动态化管理
组建团队要以目标为先导,即无目标不团队,每个团队的组建必须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没有目标就不组建、不成立。团队组建后要对其进行目标化精细考核、动态化科学管理,以有无完成目标、目标完成得如何、是否带动提高了人员队伍素质、为全台带来效益作为评价某一团队存在价值的决定性指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任何一支团队都要有新媒体建设、融媒体发展的职责或目标任务,可以不是最主要目标,但必须要有。要强化团队在融媒体建设中的主力作用。
现阶段做好团队建设还是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节目除外)为主要考虑方向,即组建的团队多以打造品牌节目、提升质量效益、带动和扩大收听收视率为目标。此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应鼓励成立策划、外宣、经营、融媒体建设等主题目标团队。
加强和优化团队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理清以下几点关系:
1、团队与部门和频率频道的关系
各部门、频率频道提名培育至少一个团队,当团队进入正常运行轨道后即从本部门、频率频道脱离,在全台范围内甚至到台外承接工作任务。部门和频率频道也可以和其他团队合作,向其订制节目等。
2、节目制作团队与制播分离之间的关系
团队工作和制播分离有重叠的部分,但两者区别很大。传统意义上的制播分离指的是将某一档节目的制作往外承包,承包者既可以是台内人员,也可以是社会上的节目制作公司,只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节目、审核通过播出后就可获得额定费用。团队可理解为不完全制播分离模式,是台内部制播分离途径。团队也是本台无形资产,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团队可在全台范围内承接指定工作,条件成熟之后还能承揽台外社会业务。无论何种,对本台来说都是有利的,既能锻炼队伍,又能为本台创造利润,提升全台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