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单反摄影技巧集合,摄影爱好者需要的压箱底宝典!

摄影人士的福利贴!稳哥把之前的发过的摄影贴子又集合网上的整理了一下,应该是年度最全面的单反摄影技巧宝典了!一定要收藏起来!
一.新手拿到相机之后必做的事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说到产品说明书,应该是在我们拆机 过程中往往最先看到的,然而却被绝大多数用户随手扔在一边,毫不理会。殊不知对于普通家庭用户以及一些摄影初学者来说,产品说明书可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当 我们将刚刚买回来的相机抱回家中,打开包装检查无误后,通过仔细翻阅产品说明书,或者部分产品自带的快速上手指南,表面上似乎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却是在最 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相机各部分的功能设置,以及常用的操控方法。
·尝试手动模式拍摄
对于相机来说能和成像效果扯上关系的参数设定一般包括:感光度、曝光、白平衡三项。而初学者使用最多的当属auto模 式,在这一模式下,上述三项参数都是由相机自身控制的,不可人为进行更改。但往往在一些复杂光线条件的室内或是夜晚,自动模式并不能帮助我们拍摄出满意的 相片。例如在一些光比较大的环境中,相机的自动曝光可能不够准确,我们可以在p档程序自动曝光模式下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调节,从而达到理想值。
二.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
摄影初学者往往搞不清照片所要表现的 是什么,是人物,还是风景?从构图安排和主题构思上讲,照片只能有一个主体,而其它内容应以主体为中心,起陪衬作用,并更好地突出及表达主体内涵。从室外 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到风景点旅游时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 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
(2) 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在拍摄构图中把景作为 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 面,可以以剪影效果衬托。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
三.摄影进阶攻略--微距摄影
第一招:使用增距镜
其实所有使用增距镜的朋友都知道,接驳了增距镜以后,相机能把远处的东西放得更大,同样的,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由于使用增距镜时,最近相机对焦距离不会改变,所以也能让拍摄的物体比原来更大。
不过这招的使用,有一个限制和两个缺点。增距镜使用以后,镜头的光圈会变小,这个时候,快门速度会变慢到手持的时候,可能因为轻微的晃动而模糊的程度,所以,最好使用三脚架来保证图片的清晰。还有就是增距镜有一定的重量的哦。所以接在相机上的时候,容易头重脚轻,即使放在三脚架上也不能绝对保证平稳,按快门的时候,产生的震动,也会造成拍摄的失败,最好是使用自拍,或者用快门线进行拍摄。把震动减到最低。
第二招:使用近摄镜
近摄镜,其实就是凸透镜。有三片一组的,也有单片的。有+1、+2、+3、+4等几种规格,数值越大的,放大倍率越大。可以单片使用,也可以多片叠加使用,非常灵活。
投资不大,一般就200~300元,机动灵活。
四.全景图片拍摄要点
用来拼接全景的照片有一定要求,如曝光值相近、色调相近、依次排列、相互稍微重叠等等,拍摄时有些注意事项。
1、焦距的选择
有人认为拍摄全景照片时要使视角尽可能的大,因此应该用最短的焦距(广角镜头或变焦镜头的广角端),这样需要拼接的照片幅数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拍摄时省 了事拼接时就麻烦了。因为广角镜头透视效果强烈,尤其是画面的边缘,容易发生扭曲,拼接时很难做到天衣无缝。所以拍摄时应该使用变形较小的中焦或长焦端拍 摄,并且拍摄中途不宜改变焦距。
2、曝光参数
现在数多数码相机都有专门的全景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机会自动按拍摄全景照片的要求设置曝光参数,对于没有全景功能的相机要注意以下几点: a、测光时使用平均测光,曝光时使用手动曝光或ae锁锁定曝光参数,同一组全景照片的拍摄过程中不能改变光圈、速度、iso、分辨率及其他设置;b、使用固定白平衡,使用自动白平衡可能造成不同照片的色调不一致。
3、拍摄方法
拍摄时依照一定顺序(由左至右或由上到下等)拍摄,最好使用三角架平稳旋转,旋转拍摄时要注意转轴垂直,围绕拍摄或逐点平移拍摄时要注意相机高度、角度一 致,一般不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会造成近亮远暗。拍摄时相邻两幅照片之间要有一定重叠,佳能、卡西欧等品牌的一些数码相机在全景模式下lcd显 示有辅助提示。避免在光照条件剧烈变化的时候(如行云遮日)拍摄,以免各幅画面之间曝光相差太大。拍摄时还要注意避免在衔接处出现移动物体(如车辆及行 人)。虽然选择有明显标志的位置作为衔接点有利于一些自动软件识别、拼接,我们还是建议选择无明显标记、容易混合的部位作为结合部,如水面和远山,这样拼 接起来不容易看到接缝。
五.这4大招足够让你拍好照片
摄影师科斯戈鲁夫指出,如果要拍出好照片,数码相机用户仅需懂得以下四大掌控数码相机的要素:白色平衡、颜色空间、如何保养数码相机和控制拍摄速度。
1、新机重新设定
他提醒刚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别让数码相机保持出厂时所调校的自动设定。这些自动设定包括:白色平衡、iso感光速度和对比度。把这些设定调整至初始化设定,有助于提高照片的可观性。
2、善用白色平衡
他也建议摄影用户多尝试使用不同的白色平衡模式进行拍摄。尤其是拍摄一些有人在内的画面,可朔造出不同的感觉。例如,采用日光或烛光模式,把画面中的人物透过照片带出生活的气息,让照片看起来有一种活生生的感觉。
3、了解相机色域
数码相机是透过数码晶片处理照片,并分析照片中的颜色。掌控这些颜色分配的重要部分———色域,让数码相机能够识别各种不同颜色。他也指出,在色域中,分别有红色、蓝色和两种青色,而不是传统的红、蓝、青个别一种颜色。
他指出,一般数码相机都采用srgb色域,趋向与真实世界接近的自然色域。如今,也出现了另一种色域更广的adobe rgb色域,能让照片看起来更鲜艳。
4、充份保养相机
使用电池驱动的相机,在长时间没启动的情况下,最好把电池拿出来,免得相机机身受到影响。此外,每次把记忆卡中的照片下载至电脑内储存或进行修改后,把照片储存或刻录光碟内,切勿使用记忆卡进行长期储存,免得遗失。
同时,每次下载照片后,使用相机进行记忆卡格式化,才能确保善用每一个记忆卡内的空间。不用时寄放在干净与干燥的地方,才能延长电子仪器的使用寿命。
六.人物摄影应选择哪种镜头?
照相机的各种镜头,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严格说来,人物摄影的镜头应有以下一些选择性:
1、成像
人物摄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既要结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因为人物摄影一般以表现脸部为主,镜头成像质量就应能达到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细节毕露、肤质滋润的要求。
2、焦距
一般照相机上都装有标准镜头,这种镜头,只宜拍摄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于拍摄半身人物或头像特写由于距离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视变形。所以在拍摄头像或特写人物,要使用中焦或长焦镜头,其焦距一般需要越过标准镜头1—2倍,以135照相机为例,镜头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这样,照相机与人物距离,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点清晰,又可避免产生鼻大耳小等变形现象。在室内拍摄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但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两边人物稍有变形的缺陷。
3、口径
拍摄半身人物和头像特写,镜头的有效口径以大为宜,以便使主体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强远近空间透视感,从而突出主体。另外,镜头的有效口径大,在光线略暗而又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动态人物,仍可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
七.教你相机正确的握持方法
相机握持方法得当将有助于拍出更为 清晰的照片,比较稳妥的方法是以双手平衡地握紧相机,由于相机的外 形,也由于每个人握持的习惯不尽相同,手持相机的方法也就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总的原则是顺手、方便、稳定。
在拍摄横幅照片时右手用于按动快门,左手的手掌托住相机,手指进行调光圈、对焦,为了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应该收紧手臂用肘部抵住自己的胸膛。拍摄竖幅照片时手在下,这一手法比较快速,但用的时间稍长手臂容易疲劳。
这里也再推荐另一种手法:左手掌顶住相机底部,手指调光圈、对焦,或手五指聚拢,食指按动快门,其余四指紧握机身。 在许多时候,摄影者不想让照相机吊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是直接拿在手上使用,这时切记及时将相机的背带缠绕在手腕上,以免因相机不慎跌落而被摔坏。
八.初学摄影常见失误18例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 画面影调模糊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 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 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 胶卷没有曝光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
7、 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8、 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
一可能是光圈设定过小。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 。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
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10、 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
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