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绍兴人口鼎盛是在生产农业手工业为主背景下,人口密集水文密布水运便利。有填湖造田不节制,进而形成现在地貌。当下绍兴水运载客已成为过去,城市扩张需要桥梁连接,与整块陆地开发相比,交通不便成本高环境成本更大。行政级别决定绍兴无法像杭州那样有巨大推力,而在有限资源下因地制宜发展是值得思考的。我的看法是,当下应在东湖镇地块附近进行适当的水文规划,集中河道湖泊,增加集中陆地以进行下一步开发(与拆迁同步)。吸引东三镇和上虞人口,发挥迪荡商贸集聚作用。而在迪荡与袍江中间(即中兴大道以西地带),湖泊聚集区可建造城市湿地,而一些河道可进行适当拓宽or缩窄。疏通河道,而对于小湖死湖可以联通水文或掩埋的方式。总结:绍兴的地理水文个人认为适合农业手工业发达的社会,而当下现代城市发展潮流不可逆,适当调整能促进城市合理发展
杭州的一个西溪湿地都可以做成5A级旅游景点,绍兴坐拥那么丰富的水网资源和人文资源,好好规划下,做好硬件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个上档次的景区也不见得那么困难吧。
上次规划的水上巴士还有后续的消息吗?
绍兴变得既不古,又不现的城市(三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