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绍兴话的困惑


首先说明,这里不讨论历史。
在绍兴,老城区区域一直往东到陶堰甚至上虞西部讲的都是会稽话,这一带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准确无误交流的,而以柯桥为代表的西部一直往西到萧山,讲的都是山阴话,这一带的人也是基本上可以准确无误交流的,而山阴话和会稽话有时候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山阴话偏硬,会稽话偏软,山阴话偏降调,会稽话偏平调,山阴话和会稽话有许多词汇发音明显不一样,更有很多词汇完全是两种说法,这是我一个困惑的地方,也是许多绍兴人困惑的地方,既然都是绍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显的不同,望大家解惑。

俗谓“十里不同音”,城乡语音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区域内,也因年龄、文化、经历和受普通话影响,个别字音也是有差异的。

不止是东西的差异,南北也有差异,南部山区我们次数用“毛”,但北部用“巧”

萧山那边口音有点偏杭州话了

错了,萧山话是偏绍兴话,诸暨话的。

诸暨话没听过,不过萧山靠杭州的滨江三镇,钱江边,城区边有点像杭州话,萧东清一色的柯桥方向话

主要是历史上交通不方便造成的。倘若没有改革开放,人员大规模流动,绍兴人讲普通话也不行的。偏远山区交流更少,所以原始的土话至今依旧是难懂。

吴语绍兴小片

山阴不管会稽不收

说明绍兴地方大

其实就是文化历史,一代一代的传承,或许有些在默默的变化

所以最标准的绍兴话是绍兴老城区的话,三代以内在绍兴老城区的绍兴人讲的那种。

早个十年前,连村与村之间的口音都是分得出的

萧山话和柯桥话几乎一样

绍兴话是属于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临绍小片指的是临安到绍兴,包括临安、余杭、萧山、绍兴、上虞、诸暨、富阳等,不包括杭州。

连我钱清人,都觉得萧山话大不一样。
不要说多萧山,就说新林周一带好了。
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
俗和音,都是慢慢形成的。
俗还可以讲究个科学性,但音,都是对当然,音的内容的丰富与否,还是有区别的,自然是越丰富越好。

那我大平水都有好几种口音呢!这又怎么解释??

安昌是不是绍兴北部,偶们请的次数也是讲(一毛二毛的)。

杭州话为啥别具一格?据说是做了南宋的首都的缘故。官腔太多了。

柯桥这有呵浪头,个浪头的说法么?你有么?

最标准的绍兴话应该就是唱绍兴莲花落的那种语言

可能我说的不对,应该是萧山靠近绍兴县的方向

那个圈子完全一样,萧山城里就差别大了,有些讲快了根本听不清楚

你也承认,是一样的

这个不是承不承认,切身感受,事实而已,除了和阿三基本上觉得是这么回事的我都赞同,和阿三不一样。他根本没法讲道理,东扯西扯一定要说到自己对为止

有同感阿六

我和一般人讲都很和气,很开明的,

萧山城里是指哪里?

一般么指萧绍路一带城厢街道那块

齐贤那边还经常说“嘎。嘎”的,外地人估计晕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