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a股市场以重新站上3300点收官了!
红彤彤的收官背后,其实隐藏着冰火两重天。投资者们赢了指数,但是却输了股票。2017年的市场风格严重向蓝筹和白马倾斜,这与2017年机构的抱团取暖不无关系。
全a股目前共3467只股票中,在12月29日最后一个交易日,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的个股有1100只,占比31.7%;剔除今年以来新上市股票,2017年以来取得正收益的个股有702只股票,占比20%。
表1:2017年涨幅前20的牛股
全部a股中,69%的个股下跌,其中152只股跌幅超过50%,堪称惨烈啊!
表2:2017年跌幅超50%的个股2017年市场表现出典型的“指数强但个股弱”,投资者欲哭无泪。而机构尤其是公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2017年无疑是主动偏股型基金打翻身仗的一年,同样看一组数据。2017年截止目前(剔除今年新成立)共2061只主动偏股型基金,取得正收益的有1826只,占比88.60%。
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年期)4.58%为基准,今年收益率超过4.58%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有1572只,占比76.27%。
以大盘作为基准,今年收益率超过6.52%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有1355只,占比65.74%;2016年有61.67%的主动基金跑赢大盘。
也就说,在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之下,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选中一只正收益的基金远比选中一只正收益的股票来得容易。这都是因为“二八行情”,贵州茅台飙涨,而不少创业板跌跌不休。
我们来看看机构选股的“命中率”数据显示,这300只股票中有160只被基金重仓,占比53.3%;77只被保险重仓,占比25.6%;103只被社保基金重仓,占比34.3%;57只被阳光私募重仓,占比19.0%。
可以发现,基金、保险和社保今年在选股上都表现不俗。以基金为例,对37.85%的股票重仓,但在表现最好的300只股票中,命中超过一半;阳光私募命中率最低,反映私募资金的参差不齐。
反过来也可以认为,过去的一年,那些被机构重仓的股票往往也更能获得市场的青睐。
可以说,2017年是机构最爽的一年。从历史行情来看,至少有两波“白马股牛市”是在公募的推动下呈现的,一次是2009-2011年,一次是去年中到今年。
公募在上一轮表现出对白马的偏执,白马指数在2011年中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回落,公募基金则继续加仓长达五个季度。2017年的三季报出炉,公募领先于白马指数走势首先做出回调,但目前的超配仍在历史高位,并继续影响着市场风格。北上资金更是表现出对白马的强烈偏好。
过去15年,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得到显著提升。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上升最陡峭的阶段在2009年下半年到2011年底,当时市场经历07年到08年股灾短暂反弹后,长达5年的低迷,因此机构投资者比重稳步上升的趋势一直持续到13年底。
近年机构持股比重下降比较明显的阶段在2015年上半年,散户抱着杠杆冲进市场,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市场经历了至少三波血洗。
截止到2017年中报,a股散户持股比重为54.91%,机构持股比重为45.09%,平分秋色。其中包括3.01%的基金、2.17%保险资金、0.76%企业部门持股和0.41%的社保资金。
2017年是大盘和个股分化的一年,如果当前的行情风格延续,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有望看到a股机构投资者比重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