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开国典礼的礼炮声吗?上小学的时候留给小编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下面跟随礼炮厂一起来回顾1949年10月1日吧。礼炮车的生产厂家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原因,用户选择生产厂家不同,价格也是不同的。因为车载礼炮的生产厂家的技术是不一样的,所以价格上面是不同的。
如果要问开国大典上最露脸的一款火炮,当属日制94式晋36式75毫米山炮。作为建国时我军的制式山炮,日制94式晋36式在开国大典上担负了典礼礼炮的任务,同时也作为炮兵主战装备之一参加了分列式。
礼炮的要求与野战火炮不同,不以射程、威力、精度等为考核指标,而是要求声音大、体积小、进出典礼现场方便,当时经过综合考虑,选定了晋造36式75毫米山炮,从部队和库存中调集了总共108门。当然,从保存至今的第一代礼炮来看,有一部分并不是由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生产,而是缴获自日军的94式75毫米山炮。
94式是日军在引进法国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野战师团级山炮,在射程、携行性能方面都较为出色,是日军在侵略战争期间的主力火炮之一。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在1947年(民国36年)仿制成功,称之为晋36式,总产量将近300门。这些火炮在解放战争中纷纷被我军缴获,成为数量较大、型号较统一的一种中口径火炮。
部队经过计算,确定开国大典的28响礼炮必须在两分五秒内放完。每门炮要在每四秒半齐放一次,因此每个炮位三名炮手要在三秒钟内完成退弹壳、取炮弹、装填和发射四个动作。为了练好这四个动作,上百名炮手在七八九月三个最炎热的月份头顶烈日,膝跪黄土,紧张操练。四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重复上万次,单是跪地和后脚尖支撑的动作就把马靴给磨穿了,炮手的手指被炮闩等夹伤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没有人有过半句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