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九江日报“感恩社会成就梦想”爱心助学活动自7月26日启动以来,得到我市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不少学校,乡镇和街道为本报推荐了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各县(区)义工组织配合市义工联合会在全市范围内摸底统计。连日来,本报记者分赴各县(区)进行实地调查采访。贫困家庭的现状基本是相同的,造成贫困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数次因面对他们的生活困境而心酸,同时又为他们的自强不息而感动。
从今天开始,本报连续推出一组系列报道,将这些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优秀学子是在何等艰难的状态下,取得骄人成绩的过程中痛苦而又精彩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他们虽然是我市贫困学子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让我们感动良久。
助学活动还在进行,爱心行动正在延续。我们诚挚邀请广大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本报爱心助学活动中来!
周奇强,九江市同文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今年高考以592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这个本来让广大考生朝思暮想的好消息,对这位来自都昌县大树镇龙门村的农家孩子来说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今年54岁的母亲邵满华1级伤残,高位截瘫,生活在轮椅上已7年之久。父亲周金福为给母亲治病自己也积劳成疾,家里负债高达35万元之巨。是继续上学,还是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把录取通知书藏在箱底而勇敢地扛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呢?周奇强面对的是多么艰难的选择!
周奇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
幸福农家飞来横祸
2009年6月20日,对周奇强全家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那天清晨7时,母亲邵满华在为自家做房子将钢筋吊上二楼时吊架倾倒,她和钢筋一起重重地从二楼坠落地面。三根用作吊架的树木相继砸在邵满华身上……
在都昌县人民医院一系列急诊检查后,急转中国人民解放军171部队医院救治。邵满华四肢多处骨折,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并高位截瘫,尿失禁。生命虽然保住了,但终生需要吊着尿袋坐在轮椅上。在病情稍微稳定、尚欠医院1万多元医药费的情况下,邵满华担心家里无法承担医疗费用,就擅自“逃”回了家。回到家后,邵满华才与九江的主管医师打电话,告知擅自回家的原因,并承诺欠医院的医药费一定尽快借钱还清。一个月后才揍够1万多元钱,终于还清了医药费。
当时周奇强才10岁,哥哥周奇铃只有13岁。后来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哥哥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辍学外出务工。
坐上轮椅上度日的邵满华,7年坐坏了3个轮椅,双脚已萎缩变形,臀部及尾骶部烂了3个大洞,现在每天必须换药。因缺少活动,她还时不时神经疼痛,每次发作,就要服用止痛药。
她痛苦地告诉记者:“药棉及消毒敷料都好贵啊!为了节约点,我的褥疮现在只能4∽5天换一次敷料啊!导尿袋本来一星期换一次,我也只能一个月换一次啊!”
周奇强的父亲周金福,没有什么技能,又要照顾截瘫妻子,生活的压力使这年近六旬的汉子身体完全垮了,只能在家较近的工地上找些小工做。因附近工地越来越少,工价也越来越低。一年赚的钱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都很困难,更不说给妻子治病和供孩子上学了。
听说弟弟考上了大学,出嫁才一年的女儿周莉,又拖着才9月大的孩子再次回到了娘家。她希望一边带孩子,同时照顾瘫痪的母亲,这样可以减轻父亲的负担,父亲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到外面多赚点钱给弟弟上大学了。
发奋学习反击灾难
灾难没有击倒学习成绩就很优秀的周奇强,他更加发奋了!在家的时候,周奇强每天赶早起床,到屋外就着自然光读书。他说:“这样可以节省些电费,也免得打搅母亲休息。”在学校时,周奇强每晚都要学习到深夜,他总是全班最后一个下晚自习的。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周奇强总是及时赶回家帮父亲干农活,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每天要为母亲洗脚,按摩。他说:“我每次看着、按着母亲那双萎缩变形的脚就心痛不己,但我无能为力,只有暗暗地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参加工作赚钱,尽力改善父母的生活状态。”
周奇强在帮母亲洗脚。
小奇强想到了也做到了。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中考那年,周奇强以661分的成绩被九江市同文中学录取。今年高考以592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周奇强的高三班主任王笃志老师介绍:“周奇强在校期间,学习刻苦,态度端正,热爱劳动及体育锻炼,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现在周奇强又面临一个重大难题,近万元的大学报名费用如何解决呢?
刘炅明 记者 罗大可 文/摄
大学有救助金的而且不少 家里条件真的有困难的话还是很容易申请到的不用太担心
如何可以帮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