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成绩差没自信才会厌学吗?厌学是现在大多数青少年儿童都会存在的现象。而厌学常见的原因除了学校要求过高过严、压力过大、学习生活单调、教学方法呆板、内容枯燥不生动等客观因素之外,由于长期学习失败形成的习惯性挫折感是重要原因,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消极逃避、自暴自弃,发展严重甚至会产生逃学行为。
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
不少父母的教育只局限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追求上,甚至为了保证孩子成绩好而放弃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注意力学习能力提升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的,有时间才可以做运动”,还有超过10%的父母认为“为了学习,孩子少睡点没关系”。 这样的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学习机器,除了学校就是辅导班,他们没有自己的童年,从小到大只听到一句话:“作业做完了吗?”或者“考的怎么样”……
其实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厌学也不是不聪明,只是没找到适合他的学习途径。那么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厌学心理?
一、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要合理
有的家长,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或希望孩子能够远远地超过自己。这样要求的后果往往会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所以建议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要合理。
二、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孩子的气绝不可泄,教育的诀窍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孩子对成功的心理需要。
三、建立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家长们可以针对孩子学习的综合情况,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家庭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无论在学习或者休息的时候,都能进入状态。
现在小孩很多事情都被包办,很少有自己的尝试,不尝试就不会有成功感体验,久而久之就会消极,对很多事情表现出不在乎或者假装不在乎。没自信,没存在感和价值感。缺少责任感,这些都是一连串的反应,不会单独缺少某个方面。
很多出现学业问题或者情绪问题的小朋友,都是不会或者不善于表达情绪,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在小孩的心理变化上,一味地只在乎成绩或者有什么技能和别的家长攀比和炫耀。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第一,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自己的东西让他收拾,让他有存在感,有生活的意义,体验责任感
第二,家长不要带有名利心,把自己孩子和别人比,与其浪费这个精力,不如实实在在观察下孩子内心真的想法,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因为这些错过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
第三,给孩子全方位的爱,要会表达爱,经常说出口,我爱你。不然你再为孩子做很多,嘴巴里说出的都是抱怨,指责,孩子也不会觉得你爱他,反而适得其反。鼓励孩子多表达,表达自己的任何一种情绪,不管是正向的情绪还是负向的情绪,引导孩子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一方面情绪管理能力提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也建立的更好
第四,很多时候,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做的不对或者不够好,除了指责后面就没有了,你觉得他做的不好,那他应该怎么做,父母有没有做引导。没有很好的引导,你前面的指责只会让孩子更加迷茫,也会进一步恶化你们的亲子关系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没有以前那个年代的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