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暨首届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年会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携程旅行网协办,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作为独家媒体支持。
在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宋子千发表了主题为“优质旅游与新时代旅游文化建设”的精彩演讲。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宋子千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优质旅游发展和新时代旅游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解。
上午李金早副部长对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我把学界对旅游文化的研究稍微做一些梳理。中国旅游界对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应该说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了,不能说全民旅游和文化部结合才开始研究。1986年,于光远提出“旅游业是带有很强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当时旅游业是创汇的产业,于光远先生很有远见,组织了旅游业的文化事业。1987年“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研究课题,提出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及“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等观点。在1999年,“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句话已经被研究者连在一起使用。
对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比较官方的一次全面的阐述应该说当时的中宣部部长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在2010年的博鳌论坛做的演讲,主题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文化之于旅游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旅游与文化呈现出深度融合、共生共进的发展趋势。至今有八年历史。
无论从学界还是从政府部门,都对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概念的问题一直是旅游研究者比较头疼的问题,不仅是旅游的基础概念,包括旅游的次基础概念旅游文化的概念也是存在很多争议。前两年做课题的时候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做了一个梳理,旅游文化大致有四种类型的定义。
由于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把旅游文化界定为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所谓旅游文化, 是指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可以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一旅游者不总是旅游者,旅游资源不总是旅游资源,旅游业也不总是旅游业。一个人出去旅游了,你是旅游者,你呆在家里就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旅游资源也是这样,可以为我们的旅游活动所用,但是也可以不为旅游活动所用,它是一个客观存在。这种程度之下,我们怎么区分一个人作为旅游者的文化和一个人作为非旅游者的文化?这个文化现象可能既是对这个人不同方面是比较综合的,对于旅游资源来说也存在哪些文化是旅游资源固有的文化,哪些资源是由于和旅游活动相关之后才产生的文化。这其实是陷入第三个定义,把旅游文化等同于旅游资源文化。这个观点应该说在很多教科书里面广泛存在。高教出版社的《旅游文化》教材里面列了十种内容,第一章是旅游文化的概念,后面九章都是关于旅游资源文化的介绍,比如旅游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这些活动是不是旅游活动发展或者旅游业发展必须的文化?毫无疑问它是。问题是旅游活动依托的这些资源比如古建筑、历史文献、传统节庆确实文化内涵很丰富,但是这些文化并不是由于旅游活动产生,而是旅游文化现象。将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相混淆。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当然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文化旅游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旅游文化;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导和智力支撑。
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概念范畴,而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或者说一种旅游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界限。
旅游文化是围绕旅游活动产生的文化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文化首先就是旅游活动本身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其次还包括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文化表现,以及旅游业为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文化表现。旅游文化实质上可以分为旅游发展理念、旅游行政管理和公共治理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文化、旅游者行为文化等不同方面。
优质旅游和旅游文化建设的关联,优质旅游今天上午李部长已经做了介绍,简单来说,优质旅游就是质量效益型的旅游。目的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关键路径就是破解旅游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约束,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直观表现是有令人心动的旅游产品、使人安心的旅游环境和让人满意的旅游服务,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旅游企业有活力、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旅游文化应该从哪方面着手才能让优质旅游发展得更好?首先树立正确的旅游发展价值观,解决好旅游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赚取外汇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入本世纪,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开始得到普遍承认。今天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为统领,更加注重综合功能的发挥。
树立大科学的旅游治理观。旅游和旅游业非常综合,随着发展综合性越来越强,需要包括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内的各部门一道努力,摆脱狭隘的部门思想,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最终构建起党政统筹、各部门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现代化旅游治理体系。
树立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开发观。旅游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但是早在十几年之前习近平同志早在2004年就指出:旅游经济被称为“无烟工业”,与环境保护冲突小,但并不意味没有矛盾。旅游也要来一场绿色革命、低碳革命,真正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行业。
从旅游场景上来说,打造更具文化含量、健康向上的产品。说把旅游游客往高的方面引导,要想让人得到美的享受、知的愉悦、思的快乐,要求项目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健康向上。
如果游客到主题公园游玩,在紧张刺激的同时还能有所得,善莫大焉。
倡导爱岗敬业的旅游服务文化,只有让市场和社会觉得服务有所值,旅游从业人员的收益才涨得起来。只有从业人员自尊自爱,才可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由此,需要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且不懈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加文明理性,旅游文明、理性的旅游消费文化需要旅游者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氛围。
最后,加强旅游科学研究,在座各位都是文化人,旅游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在座各位的努力,多做研究,多出思想,通过我们文化人的努力,让旅游发展更有文化。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