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一村一品发展5个措施,更好助力振兴乡村!

实施一村一品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之一,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客观分析一村一品发展经验,研究存在问题,制定发展对策对于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统筹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近几年,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发展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诸如农民对一村一品实施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资金投入不足、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强;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低,示范带动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等问题因素,制约一村一品的发展,鉴于此,通过整体调研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1、大力推进本地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优质化水平。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国内外领先的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加强县乡村三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和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实用人才引进和乡土人才培养,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完善落实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到农业龙头企业兼任技术顾问,激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承包,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科技实践和农民科技创造,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发展的内涵和质量。
2、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提高农业市场化、外向化水平。牢固树立“有质量无品牌、低效益,有质量有品牌、高效益”的市场意识,坚持把品牌培育作为提升农业的关键工程和社会行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同心协力,大力培育树立农业品牌。要依托龙头企业和交易市场,统一果菜等销售标识,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大品牌建设扶持力度,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协作,扩大订单生产,增加出口份额,提升国内外市场知名度。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价值意识,健全质量安全体系,从生产、加工、销售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倾心培育品牌,全力维护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农业品牌。
3、着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为农服务企业,引导本地区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基地,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水平。完善本地区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果菜市场由产地集散型向外埠扩展型转轨,强化龙头带动功能。通过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创优环境,鼓励农民创办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化经营链条,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各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连接关系,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4、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推进乡镇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力度,激励乡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的积极性,增强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积极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努力拓展金融机构涉农服务领域,认真做好农行温室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5、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一村一品发展夯实基础。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一村一品的重要基础。抓住国家增加“三农”投入的重大机遇,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重点实施土地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节水灌溉、骨干河道清淤、滦河防洪除险和农村道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加强政策资金引导,运用市场化机制,发挥农村“一事一议”筹资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农村集体、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快改造农村电力设施,搞好农田机井更新改造,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优化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