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35年前拍的绍兴人找到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意大利记者马达罗访问了杭州和绍兴。在这里,他拍摄了百余幅摄影作品。腾讯·大浙网于10月初发起寻找“80年代老照片上的人”活动,经过各方努力,我们在杭州找到了6位,在绍兴找到了14位。11月15日,马达罗先生来到绍兴,在绍兴博物馆的安排下,和当年的“有缘人”一一见面。这张老照片上修鞋的姐妹——俞珠囡、俞珠美也被找到了。
11月15日,绍兴蕺山街道,马达罗先生拜访了还在路边修鞋的俞珠囡。俞珠囡今年已经73岁,从1981年至今,一直在绍兴从事修鞋的工作。而她55岁的妹妹俞珠美,如今在一家机关单位的食堂工作。
马达罗先生发现,俞珠囡使用的补鞋机和1981年的一模一样,不禁好奇地拿起相机拍了起来。
马达罗先生说,当年给俞家两姐妹拍照的时候,俞珠囡曾经跟他说,能不能把拍的照片给她们一张。当时马达罗回答道,我要回国才能把照片洗出来,下次来把照片带给你。没想到中间相隔了35年。而“把照片送给照片上的人”,一直是老马的心愿。当姐妹俩拿到照片的一刻,老马高兴地说,心愿终于实现了。
1981年,马达罗先生在绍兴拍下了卖肉小伙子平仁夫工作的场景。这一年平仁夫25岁。
11月15日,绍兴某农贸市场,马达罗先生带着照片来到了平仁夫的肉店。60岁的平仁夫现在还在卖肉,看到照片感慨万千。已经逝去的青年时光,马达罗先生帮他记录了。
当年在肉店忙着工作的平仁夫并没有发现前方有一个外国人在给他拍照,直到前不久有老同事看到了老照片找人的消息,把照片转给他看。
在平仁夫右边收钱的大姐,也一并被找到。
石桥上的小男孩,也一直让马达罗先生牵挂着。当年这个小男孩大大方方坐在桥上的样子,让他记忆犹新。
“小男孩”名叫王国兴,11月15日也来到绍兴博物馆和马达罗先生见面。几年前,王国兴遭遇一起车祸,头部受伤严重,所幸现在已经痊愈。
1981年绍兴路边卖黄鳝的老人已经去世,他的女儿和儿子看到照片非常激动,女儿高桂仙说,看到照片,父亲又回到了身边。
老马将老人的照片送给高桂仙、高培庆姐弟。
1981年,马达罗先生在路边拍摄农贸市场交易的场景,一个身穿绿衣服的小男孩站在边上看着他。
11月15日,“绿衣小男孩”见到了老马,他说:“当年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你在拍照,就站在边上看着你,谁知被你拍下来了!”
画面左边站得笔直的姑娘名叫娰菊红,她回忆说:“当时有外国人给我拍照片,我就格外兴奋,站得笔直,笑得好开心。”
娰菊红又见到了老马。而老马身边的男士,则是画面中老人怀抱着的婴儿。
绍兴十四位“有缘人”和马达罗先生及夫人合影留念。
中午,马达罗先生和夫人和这些曾有一面之缘的老朋友们在咸亨酒店共进午餐。
马达罗先生将在绍兴拍摄的42张老照片赠送给绍兴城建档案馆。绍兴城建档案馆屠剑虹馆长接受了捐赠。
屠剑虹馆长给马达罗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马达罗先生对绍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经说,绍兴像极了他的家乡,来到绍兴,感觉是“回家了”。
马达罗先生从鲁迅的小说里开始认识中国。当他在咸亨酒店前面看到孔乙己雕像,立刻走上去合影。
绍兴城市的变化,也让马达罗先生感慨。他说:“80年代初,绍兴是我在中国见到的经济最落后的城市,而现在看,是最好的。不仅人民生活富裕了,城市的风貌也保存得非常好。”
好像臭豆腐王老汉的儿子也在其中。
又是一桩怀旧的事
蛮好的,呵呵!
看了老照片很亲切,能激起对过去的回忆。
那时候的野生鲫鱼都这么大啊
第一次看到81年拍的老照片的时候,晃若隔世,这些人,曾经是自己的邻居、亲眷、同学、朋友,每一张照片里,都仿佛有自己的影子,因为许多年前,我就生活在这些街道上,玩在这座座石桥边,走在这条条田埭中。
三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思绪再回到过去,一种说不出来感觉油然而生。感慨时光老人,感慨岁月的无情,感慨时代的变迁;但特别应该感谢这种异域的艺术家,他真实的记录,让我们有机会再回来过去。
也是他们人生的一种难得的回忆
好好地保存它
热闹真不错?
那时的绍兴的鱼没有踩油味
感动。那时中国穷啊,不要说彩色相机,黑白的也不多。即使有相机,也要做有心人。
35年弹指间
难得难得
很好的记忆。感谢老马。
感动!希望记忆不要总是外国人给我们记录!
感动啊。
不容易啊……
这也能找到,
对头,石桥上的蓝衣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