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对谁万能?


2000年起步的中国万能险在近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年初至今,万能险销售高达7600 亿,同比增长约180%。
中金今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与成熟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万能险在中国主要靠高现价产品驱动,而成熟地区并无高现价产品。另一方面,身处资产荒时期,大量保费无处可去。考虑到举牌至一定比例能获得较丰厚的收益,偿付能力资本消耗也减少,依赖高现价万能险的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借短买长"的现象。
负债端存续期较短的万能险资金被投资于久期几年到几十年的长期股权投资,造成了资产负债久期严重的错配,加剧现金流风险。中金认为,尽管万能险近年增速惊人,但仍需谨慎。
万能险的历史
在高通胀、高利率的1979年,美国首次推出万能寿险,来防止保险公司收入的下滑。
万能寿险拥有传统保险的功能,而保单的现金价值可以随利率变化而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御通货膨胀的效果。加上缴费灵活与保障可调等特点,万能险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2000年,中国推出第一款万能险产品。但直至近几年,万能险的开启爆发式增长。据保监会数据,2015 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多为万能险)为764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2016 年1~5 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达7596.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8%。
高现价万能险驱动中国万能险爆发
中国的万能险可以分为高现价万能和非高现价万能险:
中国的保险资产平均久期在5~7 年。但由于高现价万能险实际久期1年为主,负债久期明显小于资产端。非高现价万能险由于实际久期往往在10 年以上,负债久期高于资产端久期。
相较于国内的高现价万能险,国外主流国家的万能险有以下两点不同:
中金分析,万能险最近几年的高增速完全由高现价万能险所驱动。资产荒的背景下,高现价万能险大热有如下原因:
寿险公司普遍“借短买长”
高现价万能险的负债久期在1年左右,但负债端成本高达6~9%。中金报告分析认为,依赖高现价万能险的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借短买长"的现象。资产荒、投资收益率下行、丰厚的账面利润和投资收益率,以及较少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促使万能险资金频繁举牌二级市场股票。负债端存续期较短的万能险资金被投资于久期几年到几十年的长期股权投资,造成了资产负债久期严重的错配。
去年四季度爆发了一轮保险公司的举牌潮,主力为依靠万能险做大的寿险公司。中金分析认为,驱动这些公司激进举牌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
中金分析,把实际久期为一年的资金投入到久期长至几年到几十年的长期股权投资,保险公司资产端久期远远小于负债端。实际发生的投资现金流入仅为被投资公司的现金分红,短钱长配为保险公司带来了现金流压力。为了能够保证公司的现金流,举牌公司必须在下一年出售更多的万能险,以保费收入兑付上一年的巨额退保。
现金流的压力外,中金认为,需对万能险持谨慎态度的原因,还有内部杠杆率的提升、同业竞争的加剧和保险行业的声誉。依赖万能险的寿险公司杠杆倍数显著高于传统寿险企业;如果行业内出现较为激进的寿险公司破产或者偿付能力过低的情况,则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