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摆摊起家,七百元创业终成富豪

张庆杰,潮阳县港头村出身的农村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带着他仅有的一辆旧单车和卖水果赚来的700元钱来到深圳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卖过水果,摆过地摊,通过一分分钱的积累开起了建材超市,成为了现在这个身家亿万的超级富翁。
1968年的时候,张庆杰出生在潮阳县港头村。1987年春节,不到20岁的张庆杰告别家人,踏上了深圳的淘金之路。初来乍到的张庆杰,手中仅有的就是一辆旧单车和卖水果赚来的700元钱,此外一无所有。不得已,张庆杰在深圳干回了老本行——卖水果。一个月下来,卖水果的收入平均一天只有几元钱,刚够交房租,连糊口都成问题,自己带来的本钱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所剩无几。
之后,张庆杰在一次无意中和周围的潮州老乡聊天的得知,港货特别好卖。于是他转去卖港货。1987年底,凭借着卖港货,张庆杰终于赚到了来深圳的第一桶金——1.6万元。
在人民桥小商品市场混熟之后,他发现自己收购港货天天来回跑,还不如在市场内租一个地摊赚的钱多。于是他开始摆地摊,张庆杰以400元/月的价格租到了一个大小不足半平方米的档口,刚够摆一个装河北鸭梨的纸箱子。
善于观察的张庆杰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款式时髦的西裤,是市场上走货最快的商品之一。于是他决定卖服装。这个鸭梨箱大小的地摊虽小,却是张庆杰事业真正起步的地方,一家、两家......过不久,他已经在东门、人民桥等这些深圳繁华的小商品市场,摆了十多个地摊。那段时间,张庆杰奔波于南海、广州、汕头等地,四处进货。
1989年的张庆杰尽管已经稍有积蓄,在家乡人眼中已经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万元户”,但他还是不敢乱花钱。
张庆杰是个细心的人,随时在寻找身边的商机。1997年,在服装生意利润下降的时候,张庆杰逐渐转行了。看到珠宝和小家电的生意很好做,很多到深圳的游客,都喜欢到沙头角买相机、黄金项链等商品,于是,张庆杰便在沙头角做起了珠宝生意。
2000年的时候,他在南山找到一块约两万平米的地块,本想做百货超市,但那时南山大批楼盘都还没建起来,显得很荒凉没人气,不适合做超市,最后经过调查,发现南山还没有一个大型建材市场,周围又有大量楼盘在建,觉得建材市场应该很有潜力,于是决定做建材超市。现在,张庆杰开设的一个建材超市,经营面积在1万多到2万多平方米,成功给他带来亿万收入。
张庆杰的创业之路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现在看来可能很难复制。但是有一点,勤奋和钻研都是通用的。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