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用鉴湖水系之水酿造毋庸置疑


意外地从报上看到华夏时报记者翔实地报道了古越龙山黄酒酿造不是用鉴湖之水,而是自来水。上网查了一下,是北京的一份小报,相关信息巳转向金融界,议论之众甚广,大有黄酒水门事件之势。这份报道将把一个原产地黄酒的上市公司推向风口浪尖,而且从水的源头上扼杀绍兴黄酒群企业的生机。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黄酒企业的成员,也不是其马甲,没有一毛钱之利益关系,只是一个住民。要肯定的是华夏时报的记者所用事实是事实,是地图上一个部分的事实:即古越龙山所用之水不是目前被污染了的鉴湖河道-----湖塘水系,而五年来所用之水是小舜江之水属于曹娥江水系。这样的自来水酿酒蒙骗了天下人,而且上市公司必须的公报也势必作了假,这祸害太大了!
谁都知道鉴湖目前从一般人的眼中就是古城绍兴西部的河道,由于受柯桥地区印染,业的影响,污染严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绍兴人也知道:在绍兴东南部的小舜江大水库建成后不但惠及绍兴人民,也远及余姚、慈溪等地,辛刻性辂的绍兴老百姓也无一不称赞纪根立、冯顺桥这两位前市长的德政工程,认为是改革开放后上马诸多工程中最得民心的工程,赞这一工程是古鉴湖工程的续篇,流芳百世。
稍懂绍兴历史的人都知道,鉴湖的形成是一个庞大的人工泻湖围堵的工程,历代先贤化废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古鉴湖东起上虞蒿坝东小江,西至绍兴西端的西小江,沿古城环城南路一线筑起了2米许的高坝,拦住了南部会稽山南簏的三十六条水系的泻水,形成了烟波浩渺的800里镜湖,成为当时世上最大的人工泻湖,仅一条塘路通禹陵,引来百鸟飞呜,招来唐代百十名诗人诵唱。只是由于泻泥许年增厚,流民垦荒种植,坝堤失修,终在明代堙灭,成下了以运河、护城河,连通河道的残存流径,即目前住民认为的这个叫鉴湖,与历史相比,差距远矣。
黄酒起源悠远,用泻湖之水酿酒自饮,春秋之时,投谬河之名即从酒而来。经南部山蔍之水,围聚山岩之微原素,经湖水沉淀,绍兴黄酒以特有风味流传于世。绍兴的黄酒师傅到外地作酒也作不出这等只可意味的口感,正是印证了鉴湖水之特独。
小舜江水库即汤埔水库是攺革开放后,绍兴市人民政府依据城西部水源受污染,下决心在城东南部原古鉴湖水系的重叠部分开掘合围的大型水库,水质清澈,汇聚了南部山区的清流,水质达到甲级一等,保留了古鉴湖的全部水质,经现代工艺净化,直接生喝也无仿,用这样的水用来酿酒有何不可!
小报记者,不管你动机如何,你不了解绍兴历史,不了解绍兴地貌,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方式,从局部事实替代全部事实,以局部流程替代历史流程的报道,势必错了:将使不了解史实的世民误以为真,影响黄酒生产、销售,饮用,影响绍兴黄酒生产企业的声誉及经济效益,以及绍兴人的名誉。这种后果,你一定始料不到。
当然作为企业,应及时将生产流程明确报告与宣传于世人,改进与拓宽宣视野,这篇报道也给提了一个醒,需要大力攺进。
好了,见报道有感而发地写上几句,有意者可好好看一下原绍兴水利局长,水利专家郑鸿郎潜心研究的古鉴湖专著,心中就释然了,绍兴黄酒就十分放心地喝好了!
散人随笔2014.6.29

楼主还真是绍兴师爷,明明大家心里都清楚,鉴湖水污染严重,的确不再适合酿酒了,小时候,父亲过年做的自做老酒都是取自门口的鉴湖水,壶殇这边,可是,自从我读初中之后,父亲已改用自来水了,鉴湖之殇,是企业的黑良心,是政府的不作为的共同结果,古越龙山这些大企业,去央视投广告用了6000万,不可以拿出几个亿来改善宣传鉴湖水,值得我们反思。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这位记者,勇敢的揭开了这绍兴母亲河之痛!!我们需要反思和作为,不是狡辩和推托!!!

弱弱的问下,今年五水共治,古越龙山捐款了多少,有一个小道消息,说捐150万,还要分三年捐,求认证真伪

绍兴市人民政府依据城西部水源受污染,下决心在城东南部原古鉴湖水系的重叠部分开掘合围的大型水库,水质清澈,汇聚了南部山区的清流,水质达到甲级一等,保留了古鉴湖的全部水质,经现代工艺净化,直接生喝也无仿,用这样的水用来酿酒有何不可!

报导6月10日就出来,发报导的本来是做空想赚钱的,结果古越龙山一路上涨,亏损巨大,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再次利用媒体狂轰乱炸,不管怎么说,股价如此低位,估计做空者很难得逞,不是60多元的酒鬼酒,高处让人恐慌,所以做空者要看股价,星期一要么低开高走,要么连低开都不会,不信走着瞧,本来不关注此股,但此股接下来可能会有一波行情,至于为什么会有一波行情而其它酒股的没有,本人不想说,低处买点就是。谢谢媒体提醒

绍兴酒是我国第一个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的产品。
2000年1月3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2000年第03号)明确:绍兴酒原产地域范围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的鉴湖水域保护范围为准。也就是说,不在这一保护地域范围内生产的酒就不能用“绍兴酒”冠名。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第二条内容如下:
“第二条 鉴湖水域的保护范围分特别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一)特别保护区:东起绍兴市市区东跨湖桥,西至绍兴县湖塘西跨湖桥之间的鉴湖主体水域,及其南侧一千米、北侧五百米内的水域,以及西郭水厂取水口与柯桥水厂取水口上游一千米、下游五百米内的水域。
(二)一般保护区:绍兴市市区稽山桥至东跨湖桥段鉴湖主体水域、南池江、坡塘江、娄宫江、漓渚江、秋湖江、项里江、型塘江、夏履江、西小江等鉴湖上游水域,特别保护区北侧边界至萧甬铁路之间的下游水域。
鉴湖水域沿岸的部分陆地列入一般保护区,其范围由省环境保护部门会同绍兴市人民政府和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划定。”
小舜江水系算不算呢?

请问记者为何要询问湖州工商负责人,不是询问萧山或者苏州更或者四川,更多看官也可以去了解下这位记者和湖州有什么深入关系

湖州好像有个乌毡帽黄酒闹

黄酒换清水,值啊
欢迎全国各地小报记者上门来黑

污染换来多年经济发展,是时候反哺了

说了你是绍兴师爷,你还真是,这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也就绍兴师爷们能想出来,我们关注这则新闻的背后,更关注的其实是鉴湖水,这才是绍兴人该讨论的,你说那些黑绍兴酒的,古越龙山自会去和他们争论,我们在这里是说话,目的是让政府和当地人能关注我们的绍兴母亲河!!

也许这位记者的目的是市场操作手,但是,我们小老百姓,尤其是绍兴本地人,应该谢谢他,提醒我们,母亲河岌岌可危!!

一句话,自来水做的和鉴湖水做的口干就是不一样。湖水做的酒鲜甜甘醇,自来水做的就涩涩的。

有道理,支持你的观点

我支持你的观点

上次黑农夫山泉的是北京报纸,这次黑古越龙山的也是北京报纸。大家想想吧。小舜江的水到底怎么样大家心里都应该清楚,古鉴湖水系是否包括小舜江,主贴已经说的很清楚。水域保护是一回事,借机找茬打算黑企业又是另一回事。

1、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对酒厂重视水源保护的行为要肯定,毕竟消费者的健康永远是第一。2、绍兴人要团结,我们有这么好的饮用水源,要感恩历代治水英雄。要自觉保护好水资源,维护绍兴黄酒声誉。3、政府治水任重道远,要勇于对污染说不,加快产业转型。4、对研究水利的专家和广大媒体而言,水是绍兴的灵魂,研究好、宣传好水利历史文化,对于推动绍兴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从历史治水的事实,用发展的眼光,完全可以把小舜江改名为“东鉴湖”,探寻源头和遗迹,修改和完善鉴湖水系保护法,提高绍兴黄酒和绍兴城市知名度。

楼主:绍兴有关部门早就向湖州记者讲明了鉴湖水不同与小舜江水,小舜江水属于曹娥江水系,和鉴湖水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把柄握在记者手里,绍兴也只能自认倒霉吧!要怪就怪绍兴怎么好有三四百家污染企业糟蹋,最这样糟蹋下去,不要说绍兴黄酒,恐怕绍兴人的生存环境都要发生危机了。

这是狡辩吧,明明现在用水与以前不一样,还来偷梁换柱.记者也许有其他目的,但是报道还是没有失实,

上网查了一下,是北京的一份小报。
中央级财经类报纸,周二刊,4开24-32版,发行量80多万份。小报???
貌似主编的口碑不咋滴

冯顺桥在时给绍兴人造福的事还真的好多,顶一下这样的好官!

古越龙山等绍兴黄酒企业使用的自来水也属于鉴湖水吗?绍兴市水利局水库管理站站长谢振华、汤浦水库管理局副局长丁恩理先后向记者证实:小舜江水库就是汤浦水库,位于上虞区汤浦镇,不属于鉴湖水系,属于曹娥江水系。

93年去东浦一个村子里,那时,村里的人还在门口的河埠头洗菜烧饭。

这位记者别有用心,想以此提高湖州酒业的知名度,想必应该是有什么吧!不过绍兴的河道污染是应该治理了,当年的冯书记,纪书记,小舜江,环城河,功不可没啊!多年过去了,各位各位的书记,在河道治理方面一无是处…

湖州黄酒只配做料酒

说实话,
我不希望摸黑绍兴酒,
更不愿意看到绍兴酒的没落,
但是,媒体报道的“古越龙山酿酒水源严重污染 10年用自来水酿酒”,基本属实,
古越龙山绍兴酒用自来水是铁的事实!
如果古越龙山绍兴酒不是自来水,那难道是袍江的河水?
岂不更是可怕?
文涉另外一半:小舜江水是不是鉴湖水系,有待专家确证。
绍兴的媒体中,我相信和出来说话的只是一面之词。
期待有良知的尊重事实的专家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