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仲某是秀洲区洪合人,在洪合镇上开着一家小型保健品店已经多年,生活虽不富裕,也还算小康。不过,本分了大半辈子的仲某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还是选择了妥协。去年,他在供货商林某的怂恿下,开始卖起了假药。成本才几毛钱的胶囊,在他手里摇身一变,成了价格高昂的“神药”。
昨天上午,在洪合派出所,办案民警钱晓伟向记者介绍了该起案件的侦破情况。
1粒50元
其实是“三无”假药
仲某的保健品店位于洪合镇洪民路上,开店多年,生活平淡,收入也算过得去。去年上半年,与他相识多年的供货商林某,在送货上门的时候,突然给了他一个信息:有一种一本万利“神药”。仲某面对突如其来的发财机会,有些蠢蠢欲动。“我先给你一盒,你卖卖看。”那一次,仲某用10元钱买了一盒10粒装的“试验品”,听从林某的建议,以一粒50元的价格卖出。没过多久,药就卖光了。
尝到甜头后的仲某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这些无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保质期,粗糙包装下的胶囊,被卖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去年年底,“有人在卖假药”的消息引起了洪合派出所民警的注意,并着手展开了排摸调查。记者了解到,仲某的店在外观上看没有什么可疑,普通的保健品都在柜台上一字摆开。其实,猫腻藏在隐蔽处的抽屉里。如果顾客“慕名前来”,老板还会故弄玄虚地表示:“哎呀,这个很贵的哦。”
警方在仲某的店里随机抽取了两个品种胶囊送至食药监管部门,检测的结果显示,胶囊中非法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药物。2月9日,仲某被传唤至派出所。在派出所,仲某很快就交代了自己销售假药的事实。“这些药小盒6粒进价5块,大盒10粒进价10块。”仲某都是以1粒50元的价格卖出,利润翻倍。警方在仲某的店里,查获了19个品种400多粒假药胶囊。
混淆视听
假药藏在废弃车里
根据仲某的交代,第二天,警方又在市区某小区抓获了其供货商林某。“当时还发生了一个插曲。”钱晓伟告诉记者,警方在林某家时,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假药,但是在他家楼下,民警们发现紧挨着他家轿车的一辆银色面包车十分可疑。“一辆广东牌照的车,上面积满了灰尘,玻璃上贴着黑色的膜,透着车窗能隐约看到里面放着好几个箱子。车子后座被拆掉了,用来装东西。问他是不是他的车子,他说不是。后来他儿子跑下楼来,我们问‘这车是不是你爸爸的?’,他说‘是的’。”
打开面包车的门,终于真相大白——一箱箱假药正堆放在里面。警方共查获30多个品种近3000粒胶囊。据了解,38岁的林某是四川人,浙江一所二本大学本科毕业后,先是在广东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在企业工作,他对药品业逐渐熟悉起来。2007年,企业倒闭后林某在嘉兴市区开了一家保健品店。“当时也经常有人上门来介绍这种药。这种药没什么成本,获利又高。2009年,我店就不开了,自己干。”为了让药有更好的销路,林某每天往返于嘉兴各地,其选择销售对象也比较谨慎。“一般是已经认识的,比较熟了的才会给。”林某表示,货之所以不放在家里,也是怕家人起疑。
“这些药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些都是我五六年前自己店里没卖掉的,有些是自己网上买来的。”林某说。(嘉兴日报)
这下好有机会干上公物猿吃皇家饭了,对这类卖假药祸害老百姓的畜生应该判个20年。
应该判重一点,要不然出来还要重操旧业的
想钱想疯了吧,拿人家生命开玩笑
为了钱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