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给力,但不能脱离法律框架


环保督察给力,很多人都感受到了。
环保督察给力,有数字为证。截至29日12时,我市累计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转交投诉信访件402件,占全省12.5%。这些投诉信访件按照污染类型分,涉水和涉气的投诉最多,其中涉水占比41.3%,涉及大气占比33.1%。其他土壤、噪声等8方面的投诉最多不超过7%。按照行业划分,这些信访件中,占比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垃圾占9.5%、养殖占9.2%、印染占8.5%、化工占7.7%、建材占7.0%。
  全市累计上报办结240件(8月24日前交办的已全部办结),占交办总量的59.7%。其中重点件19件,占重点交办件的82.6%。
  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浙江以来,全市责令企业整改308家,立案处罚144起,拟罚款836.9万元。截至29日9时,累计立案侦查9件,行政拘留28人,刑事拘留27人;对公职人员(含村两委、国企负责人)实施约谈33人,问责21件(通报单位9家、通报个人11人、诫勉谈话1人)。
中央环保督察组是11日进驻浙江的,督察时间是一个月。才半个来月时间,就督察出那么多案例,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对于环保督察提出的问题,浙江的态度是,照单全收、深入剖析、及时整改。应该说,这是一种担当。不过,落实到地方,具体到基层,是不是有反应过度之嫌?民间反馈的情况是,该关的关了,不该关的也关了。个别地方,甚至连餐饮店也要停业一个月。
环保治污不能脱离法律框架。环保部政策法规司有关负责人对部分地方在环境督查时采取所有企业“一刀切”关停的管控方式作出回应,明确反对部分地方平时不作为,检查时滥作为的行为。不少网民认为,环保治理不能脱离法律框架,应将功夫放在平时,通过政策、制度、监管、执法的有效配合,针对不同企业分门别类进行整治,这样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不顾企业和群众诉求一关了之。
我的观点是,违法的必须查处,涉嫌犯罪的必须法办,但合法的必须得到保护。一些基层单位的一刀切做法看似雷厉风行,但不是法治思维。
放眼全国,环保督察所到之处,也都是威力尽显,效果立竿见影。但我们必须警惕,个别地区和基层的做法已经脱离法治轨道。

主要是你环保督查组的督查精神没有传达到地方和基层,造 成做的好和做的差的心里都没底才发生这种群体事件。

什么叫群体事件??

为迎接环保督查,余姚连水库都不给钓鱼了,说污染水源

环保来的好,如果一季度来一次,一次一个月,估计大绍兴五水共治的钱都省了。。。

印染厂的味道没了我觉得还是值得 以前 那味道

真的希望绍兴早点转型,把污染企业一步步推出去

假如查出有问题就直接关厂,这种做法其实不用通过考试合格的公务员来做,更何况决定一刀切关停的措施来做到环保。叫个清运垃圾的老公公也会说:全关停!我想应该先弄清楚是企业头儿的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如主观原因即暂关停并限期整改,如企业做不到就永久关停不手软,对客观造成的应对企业进行环保知识丶环保事项办理程序等给予帮助,并对设备的有效改进消除污染。这样做才是人民的公仆,当然因政治上需要全关停另当别论。

说实话把印染厂这种推出去了就怕以后没企业了其实 集体规划去滨海不错但是那边百姓得安置好现在主要那边没安置好才闹如果集体搬出来了谁闹 看看杭州都不肯把污染企业推出去只是去了下面的区里罢了

现在要洗个车都找不到地方洗啦。

如果你印染厂上班,你就不会这样说啦。放假一个月工资没有的。小孩要开学读书学费要交的。

我不在染厂上班啊但是 有染厂后我好处没拿到给了我生癌症的机会 你觉得这玩意送我我是应该感谢他么

这。就看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强不强,是否学了环保法,乱治一刀切,也是迲反环保法

绍兴兴于印染,衰落于印染,如果印染厂关了,绍兴完蛋了。转型升级纯粹是扯谈,高科技企业只会落户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不会到绍兴这种小地方来。现在都是一群不懂经济的领导乱指挥,搬迁一下就是转型升级,等印染没落了,绍兴跟衢州、丽水差不多档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