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百岁老人去世!留下整整10页纸,让人看了泪目……


近日,柯桥齐贤镇迎驾桥村的百岁老人郑金姑,以100岁的高龄安然离世。留下的十页纸,让人看了想哭……
那么这些纸上都写了些什么呢?小蓝也不卖关子了↓↓
原来,从10余年前开始,郑金姑的儿子女儿就开始轮流在家陪伴老人。子女们至今还留着整整10页纸的“陪护老娘值班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每位子女陪护的日期、节气,以及一些备注事项。
紧挨着郑金姑老人的床,就是儿女们陪护的床。在陪护的最后几年,郑金姑一晚上要大小便多次。尽管马桶就在卧室内,但因为老人患有白内障,视力不好,儿女们担心老人摔跤,晚上更是不离左右。只要老娘有点响动,他们就会问老人有什么需要,或是起床扶着老人大小便。
白天,子女们就为老人做早餐和买菜等,老人的饮食起居被照料得非常好。老人喜欢热闹,因而每个周六,子女们、孙辈们都会雷打不动地来老人家里聚餐。温馨的问候,家长里短的聊天,总是让老人觉得很温暖很快乐。
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子女们制定了“值班陪护表”。大女儿虽年事已高,还是隔三差五就过来看看,其余4个子女马祖德、马善兴、马善阳、马素君,每人每次轮到2天陪护,每年陪护的日子超过90天。大儿子马祖德已是年逾70岁,但每当轮到他做陪护,他会骑上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老母亲家。
村民们也都说郑金姑老人那么长寿,除了自己身体比较健康外,和她有一群孝顺的子女是分不开的。
郑金姑子女的孝情令人动容!但让小蓝感触最深的还是老人的外孙张伟说的话。
郑金姑老人的外孙张伟
我们的长辈在尊敬老人、照料老人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所以,我也总会带着女儿,去超市和女儿一起花心思给太婆挑开胃点心,然后一起送到太婆家里。看着太婆的笑容,女儿也会很开心。好家风,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下来的。
(网络图片)是啊,好的家风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下来的。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父母的日常行为被孩子看在眼中,父母则成为被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的一言一行中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孩子的天赋父母不能决定,但父母的教育却能决定孩子这一生。
最好的老师不是在课堂上教孩子读书认字,而是在教孩子如何去面对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胜过无数次照搬套路的模仿。父母不可能时刻都在孩子身边,父母最终能给孩子什么?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为人平和、忠厚,坚忍不拔,我们应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语言,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再抱怨孩子没有礼貌习惯,缺乏交往技巧,不爱读书学习……反思一下,你是否给了孩子一个积极的榜样?
如果你想孩子将来能够孝敬你,那么你就要做一个孝敬老人的父母。对别人的关心和爱是装不出来的,它一定写在你的脸上或者手上。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当你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时,请先别急着怪孩子。检讨一下自己,你是否能榜样地对待你的母亲或者长辈?父母是孩子的朋友。
父母和子女之间要象朋友一样真诚相待,这样才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孩子有时候很多话,不愿意向父母讲,却愿意向同伴、同学、朋友讲,很多父母想不通。其实,就是因为父母没有象朋友一样对待子女,子女有了错误,父母不是认真听取他的想法,不去理解他们的心情,却往往是指责,甚至是打骂。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保守秘密,但是父母往往不能保守子女的秘密。父母可以和子女一起做游戏,一起去游玩,一起学习,一起做家务,和他们一起高兴、一起悲伤。让子女体会到家庭的快乐、家庭的温暖。身教重于言传!请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学习的榜样!同意的点赞!

是每一个后人效法的榜样, 顶起,点赞

那十页纸呢?

心态也有关系

百善孝为先!赞!

传统孝道,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