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多个省份已出台多种版本的政策解读文件,部分电网企业甚至以光伏新政为由停止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并网、代备案和补贴垫付等相关工作,这无疑使寒冬期的光伏投资者“雪上加霜”。在存货压力、资金压力骤增的情况下,目前,各地规划光伏建设规模到底有多少?我国各地光伏投资规模到底有多大?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团队特此分析我国各省下发的能源相关“十三五”规划,以了解各地“十三五”期间的光伏规划装机容量、投资额、重点工程以及建设方向,供读者参考。
经分析整理以及不完全统计发现:
1)共有25个省份下发“十三五”能源相关规划并对光伏相关数据指标进行了规划;
2)“十三五”期间,太阳能新增装机规模骤增,新增规模占2020年累计装机规模的77.4%。
3)“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太阳能装机规模为101.593gw;到2020年,规划太阳能累计装机规模为131.21gw;
4)25省的“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光伏装机累计规模位居前三名的是:河北、内蒙古、山西,分别为15gw、15gw、12gw;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累计规模最大的是河北、江苏,达到4gw;
5)领跑基地、屋顶光伏等依旧是各省规划重点,河北将打造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技术基地,浙江将重点打造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
25省市十三五规划光伏装机规模统计对比表
以下对各省市“十三五”能源规划详情进行分析复盘
河北省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12gw,投资需求约1000亿元,到2020年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5gw。重点推进太阳能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光伏发电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以及光伏扶贫项目。
《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1、推进太阳能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一是推进集中式光伏电站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累计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11gw;二是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全面发展。到2020年,累计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规模达4gw;三是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到2020年,力争建成太阳能光热发电500mw;四是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到2020年,力争贫困县光伏项目建设规模占到光伏装机新增建设总规模的50%以上。五是推广普及太阳能热利用。建设20个以上大型工业用太阳能集热站。到2020年,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
2、河北省“十三五”太阳能布局
河北省“十三五”太阳能发电开发建设布局
3、“十三五”光伏开发重大工程
以具备一定规模、场址相对集中、电力消纳条件好且可统一实施建设为前提,开展光伏发电领跑技术基地规划建设。重点在光照资源相对较好,未利用地资源丰富的张承地区,打造百万级光伏发电领跑技术基地。在具备条件的太行山沿线及其他地区,推动发展规划容量不小于5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领跑技术基地;加快推进冬奥会光伏廊道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建设。
4、“十三五”光伏扶贫工程
按照国家要求,在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快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争取国家最大支持。
5、投资估算
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12gw,投资需求约1000亿元。
《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1、加快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京张奥运光伏廊道、采煤沉降区和尾矿综合利用光伏发电领跑技术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开展光热发电试点示范,力争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5gw。
2、建设示范工程:以规模化开发、大规模储能应用、智能化输电、多元化应用示范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实施崇礼零碳奥运专区、奥运光伏廊道、风光储输一体化等示范工程,建设低碳城镇和绿色能源县、乡、村,建立不同特色的非化石能源利用区。
3、太阳能发电装备:提升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加快光伏生产专用设备、光伏发电系统配套产品及相关生产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加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装备研发。
4、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着力加快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自2017年开始争取利用2年左右时间,原则上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100-50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河南省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新增规模4.5gw,累计规模5gw。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快太阳能发展速度,加快推进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建设,鼓励太阳能发电分布式、多元化、创新型发展。同时,河南省已将对光伏创新能力的重视落实到政策层面,技术进步不明、市场机制创新不强、补贴强度高的普通集中式光伏电站将不再获得支持。此外,河南省将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光伏扶贫项目的建设进程。
《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1、推动太阳能利用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0万千瓦,累计达到35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80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000万平方米。
2、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推进洛阳、安阳等光伏产业集群建设。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1、“十三五”新增规模4.5gw,累计规模5gw,年产能量50亿千瓦时。
2、太阳能利用,“十三五”新增规模400平方米,累计规模2200平方米,年产能量2200平方米。
3、加快推进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建设:开展光伏扶贫的县(市、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的要求,结合建设场址、电网消纳条件,因地制宜做好出资、建设、招采、运维、监管等相关工作。
4、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支持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示范园区。在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推进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5、积极争创光伏先进技术应用基地:结合采煤沉陷区、特色农业、石漠化治理,重点支持鹤壁、禹州、南阳、平顶山等地申报国家光伏发电先进技术应用基地。
6、规范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原则上不再支持无技术进步目标、无市场机制创新、补贴强度高的普通集中式光伏电站。
7、“十三五”光伏重点建设项目
1)在安阳、开封、许昌等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
2)积极推动鹤壁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禹州药光互补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获批建设。
3)加快推进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建设,2020年,光伏扶贫项目容量达到1gw左右。
湖南省
湖南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gw,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gw以上。在加强分布式光伏布局的同时,湖南省进一步明晰了太阳能装备制造技术重点方向,在应用推广技术和集中攻关技术两方面集中发力。
《湖南省“十三五”太阳能发展规划》
1、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gw,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gw以上。
2、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优先建设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0mw且所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优先支持用电价格较高的工商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在学校、医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等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3、集中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在省内建档立卡的8000个贫困村、210万贫困户中,选择省直单位驻村的184个对口扶贫点、8000个贫困村、20万户贫困户,集中开展光伏扶贫工程。
4、经测算,若到2020年底,湖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规划目标的2gw,“十三五”期间总体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5、湖南省太阳能规划储备项目中,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4.929gw,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4.7g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1.966gw,离网型发电项目56mg。
《湖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1、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gw。
2、太阳能装备制造技术重点方向
应用推广技术为:光伏制造装备智能成套技术、光伏装备智能生产线解决方案。示范试验技术为:晶硅太阳能电池银电极浆料技术、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蝶式太阳能斯特林光热发电技术。
集中攻关技术为:大型蝶式太阳能斯特林光热电站建站技术,大规模、高渗透率分布式太阳能并网集成和控制技术。
湖北省
湖北省规划“十三五”时期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并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此外,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落地,湖南省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电站规模将有所增加。
《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到2020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1gw,累计达到3.5gw。
《湖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1、规划“十三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8.72gw,其中太阳能发电2.7gw。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装机累计达9.5gw,其中太阳能发电3.5gw。
2、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充分利用武汉、襄阳、宜昌、黄石、鄂州等地开发区众多,电网接入能力好的有力条件,大力支持具备稳定用电负荷、集中连片屋顶资源丰富、所发电力大部分可自用的各类产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城镇公共设施、大型商业建筑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3、有序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在黄冈、随州、石堰、襄阳等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在荆门、荆州、仙桃、潜江、天门等种植业和渔业养殖发达的地区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电站。
4、精准扶贫:在2016年-2019年,利用4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山西省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省不断加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煤沉陷区治理”、“太阳能+扶贫”、“太阳能+农业生产”、“太阳能+城乡能源低碳化”、“太阳能+工业碳排放控制”等模式潜力,力争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11gw左右,“十三五”末将达到12gw,创该省历来新增规模之最。
《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
1、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12gw。
2. 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以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为统领,重点布局阳泉、忻州、吕梁、临汾、长治等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加大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在临汾、大同实施光伏扶贫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光伏扶贫试点范围扩大到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扶贫区。
《山西省“十三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1、“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11gw左右,“十三五”末将达到12gw。
2、创新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煤沉陷区治理”、“太阳能+扶贫”、“太阳能+农业生产”、“太阳能+城乡能源低碳化”、“太阳能+工业碳排放控制”等模式潜力,到“十三五”末,太阳能发电力争达到12gw,其中光伏发电10.5gw左右,光热发电达到500mw,每年平均新增2.2gw左右,占全国年度新增的9.3%。
3、按每年600mw目标推进,“十三五”期间新增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规模为3gw。
4、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增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临汾、长治、太原等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综合利用沉陷区土地约500万亩,总规划容量为11gw,根据各区域条件适时启动招标工作。统筹安排我省采煤沉陷区资源,按年均1.2gw目标推进,争取“十三五”末新增规模6gw。
5、加大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在临汾、大同实施光伏扶贫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扶贫区为主的贫困地区,重点解决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计划每年新增30万千瓦的专项扶贫指标,“十三五”末新增规模1.5gw,贫困人口每年补助3000元。
6、鼓励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试点。以大同中石化新星双良的5omw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和晋能清洁能源的50mw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为示范,探索不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模式,力争“十三五”末投产500mw。
山东省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塌陷地、荒地、盐碱地等资源,积极稳妥推进各种类型的光伏电站建设,风光互补电站、“光伏+”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得到加强,并创新性地大力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1、“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7gw;力争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gw;到203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gw。
2、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2030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gw、8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