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湖州 | 小镇双林故事多


▎双林古镇
▼双林在元代已有绫绢专业市场,明清时成为湖州东南丝绸雄镇。双林古镇保护较好,今仍有丝行埭、新绢巷、老绢巷、旧绢巷、米行埭、财源弄、油车弄等商业旧巷弄。民居中仍有不少名人故居。如清江苏巡抚徐有壬旧宅,今已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林市河
▼为贯穿双林古镇的两条市内河段,可分东、西两支。东支呈南北走向,北段自金锁桥至横街闸涵洞,沿河道西为米行埭,东为金索北路,沿路有财源弄、蔡家老宅、油坊弄等。南段自横街向南折西经东庄湾至凌家湾,东西横穿古镇区,宽仅3-7米,沿途有沈河坊老街、永平里、天成里、九思弄和徐有壬故居等。西支主河道自镇西向东至浮霞墩折北,沿途有永丰桥、镇安桥、坝桥等古桥和港北埭、木匠埭、西荡埭和坝桥埭等传统街区。
整条市河河道驳坎、河埠、踏头、码头、古桥保留完整,部分地段有廊棚、骑楼和环洞门,组成了富有江南水乡古镇风情的视觉走廊。
▎双林三桥
▼位于南浔区双林镇北,双林塘上。横跨镇北中塘河,在300多米间河道上连卧三座巨大的三孔石拱桥——万元桥、化成桥、万魁桥。化成桥居中,始建于元代。东225米为万元桥,西122米为万魁桥,年代稍后。三桥开始均为木桥,屡毁屡建。清中叶开始,陆续改建为三孔石桥。三桥形制宏大,石质优良,桥身均有各具特色的石像、石雕。三桥飞架的景观,反映了明清时期古镇双林已十分繁荣,人丁兴旺,农桑与手工业兴盛,商旅来往频繁,文化教育发达,是江南著名大镇之一。
三座石拱桥,如三道长虹争跃于碧波之上,又有“姐妹桥”之称。虹影相叠,百舸如梭,闻名遐迩,为市境胜景之一。
▎双桥/还金亭
▼在南浔区双林镇东栅。即虹桥与望月桥,两桥垂直相接,组成双桥,跨交流两河。虹桥,因晚霞西映,水光环照如虹,故名虹桥。望月桥接虹桥,又名小虹桥。农历八月中旬,皓月照水面,天上波中团圆相似,投石中流,水月晃动,似玻璃塔影,所以,“虹桥夜月”为双林胜景。 还金亭在大小虹桥之间。二桥犄角,高低相就,亭兀立水滨,四周槐、柳参差,共同组成“虹桥望月”胜景。
亭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志载,有公差归途中歇息,遗金于亭,镇人严素庵早晨路过见金,坐待失主,终于验证相还。安吉名士陈良谟为其建亭表彰高义,命名“还金”。另一说,建亭者为遗金者。日军侵镇时亭毁。1982年由湖州籍书法名家费新我捐资重建,亭碑仍为旧物。
▎乌桥
▼本名耕坞桥,位于南浔区双林镇双林中学西侧。该桥始建于明代,清同治《湖州府志》二十三卷载:“耕坞桥,在墨浪湖西,一名乌鹊桥,又名老乌,俗称乌桥。”南北走向,为三孔石梁桥。桥长20.4米(其中桥面长12.6米),宽2.54米,净空3.10米。桥面由5块梁板构成,桥墩用4根条石竖砌而成,上有承重系梁4根,系梁之间有木梁,中间一对系梁雕有兽头。桥堍原为靴钉错缝砌置法,现改为块石错缝叠砌。桥面有子叶状桥心石,桥板石两侧有云雷纹,且有桥联四副。
▎庆苑
▼位于南浔区双林镇中,由湖籍香港实业家沈炳麟捐款12万余元于1982年所建。花木扶疏,园林清雅,假山、静月池、凌榭、恬心轩错落,园门、清桐阁、庆德簃分别为书画名家沈迈士、王个簃、谭建丞题额。新我亭、费廊,系沈炳麟先生专为纪念书法名家费新我而建,落成于1988年11月26日,由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书额。
摄影/肖二
图文版权属中创发股份,
转发或引用须注明出处。
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
选自十年前编辑出版的《记忆湖州》
书中照片历时长达三年的拍摄
拍摄过程中,图中景物已在逐渐消失
又加之十几年的时光,现已所剩无几
作为仅存的、最全面的湖州影像史料地方志
《记忆湖州》弥足珍贵
如有收藏意向,可以私信联系

又出新的啦?我也想买这本书了..

拍得不错。楼主留言:嘿嘿,当时是邀请摄影师拍了3年的,谢谢夸奖

双林人顶一下楼主留言:嘿嘿 双林人表示非常自豪

小时候常去公园那条龙上面楼主留言:现在是不是都快忘了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