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青团破4000万!如何念好传统糕点的“致富经”?

又是一年清明节,青团是这个节气里最好吃的时令美食了。谁也没能想到,一个小小的青团,让一家国产老字号重新焕发活力。
对于传统糕点,喜欢吃的大多还是上了年纪的人,对于年轻人来说,各种精美可口的西式糕点更讨人喜欢。但是这几年,传统的青团在年轻人中大放异彩,成为“网红”美食。
2016年清明节,上海杏花楼首次推出的咸蛋黄肉松青团营业额总计1000多万元。去年约一个月的销售期内,这款“网红”营业总额“飙升”达到3800多万元,还带动了传统豆沙馅青团、紫薯馅青团等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元。
今年咸蛋黄肉松青团销售火爆依旧。哪怕是工作日的下午,去福州路的杏花楼门店排队购买“网红”款青团也要2小时,门口不乏许多黄牛叫卖,价格一度被炒至200元6个,淘宝上的代购也都要70元-100元不等。
尝过了咸蛋黄肉松青团,许多网友期待接下来会推出什么新产品。上海某高校食堂就推出了鲜奶馅的青团,另外还要烤青团、青团味冰皮月亮蛋糕……
杏花楼的师傅认为,即使是“网红”青团,配方也需不断摸索,逐年改良。任何一种创新食品的推出,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结合消费者的反馈而成的。
不单是杏花楼,沈大成、乔家栅等老字号也推出了各种口味的青团,一些便利店、私人手工制作的青团销售也十分火爆,尤其是私人定制的青团,口味更佳丰富,结合了各个制作者自己的想法与新意,成为了朋友圈内的“网红”产品。
在当今产品同质化和机械化恶性竞争的时代,深度挖掘众多传统糕点将会是未来加工的必然之路。将各地流传下来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糕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将新的口味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大大提高传统糕点品味,让传统糕点工艺焕发新生,也不失为一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