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5G信息会颠覆移动支付格局?先想清楚这些问题

月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发布《g消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阐述g消息的核心理念,明确相关业务功能及技术需求,提出对g消息生态建设的若干构想。由于平台属性以及多样功能,许多人猜测,一旦g信息运营起来,将对移动支付格局产生一定颠覆。或许运营起来是可以,但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手机pos机办理
g信息是怎样的
可以简单的把g信息当成运营商版的微信,许多功能和应用可以通过类似小程序的形式,在平台中呈现。还一种说法是,g消息就是短信、彩信业务的全面升级,可以发送比后者容量更大、内容更丰富的消息。
下图展示,用户如何与应用之间进行简单交互:
在《白皮书》中,对g信息的定义是保持用户原有通信习惯、充分集成电信业务的码号体系、实名制、安全性、互联互通和电信级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以终端原生方式升级短信服务。所以这需要终端厂商参与,从终端底层进行支持。
在《白皮书》中,g信息可以简要的分成两大功能,一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互信息;二是行业客户与个人之间的交互信息,名为c。就类似于微信当中人与人之间进行聊天,和人与公众号、小程序之类的商业互动。
在通关《白皮书》之后,有许多信息是有待细化的。
g信息待明确的几点
、是否有拒绝接受陌生人信息的功能。
目前的短信功能,任何人知道手机号码便可以发送,如果没有手机厂商提供的黑名单功能,电信诈骗提醒功能,是没有办法拒绝短信对用户的触达。微信是一个更加趋向于熟人社交的工具,基于熟人社交做支付延展更加具有可信度。
而g信息如果不能给予用户拒绝的权利,那么去畅谈进一步活跃g信息,建立社交平台,这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通过短信沟通的g年代了。
如果给予用户拒绝的权利,那么必然需要与传统的短信模式区别开来,但是失去传统的短信功能,用户会使用g信息吗?
、如何规范商业行为。
微信对于商业行为的约束是较强的,这降低了对用户的骚扰,比如大多数公众号每天只能发一次信息,而订阅号一个月只能发次信息,小程序如果用户不打开、不预设操作提醒,也会打扰用户。
在《白皮书》中表明,用户第一次收到c之后,终端向运营商查阅校验c详情,如果没有发生这一c,消息则会列为不可信,而不向用户展示。也就是说,任何商业机构通过g信息平台发送一条商业信息需要通过运营商系统校验,只有在获得运营商准许的方可以对用户发送。由于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在,如果不成立单独的审核机构,则会下发给营业厅,权限下发是否会造成审核能力下降,一些非法机构通过相应的途径获得特许,从而进行电信诈骗之类的违法犯罪呢?
此外,三大运营商各自为政,如果没有统一的审核标准,商业行为对用户的骚扰可能难以避免。
、如何保障安全,规避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g信息不能拒绝陌生人信息,不能规范商业行为,就可能进一步诱发电信诈骗,《白皮书》中对于g信息触达的描述中,表明如果用户不在线,会以短信推送url的信息内容。
此时,人们是否会想起那句电信诈骗的提醒短信链接千万不要点,在长年的电信诈骗教育当中,人们已经对短信中的url链接心存芥蒂。在使用g信息中,如果用户不在线,错过了信息,用户还需要冒着电信诈骗的风险去点url链接,这是g信息需要解决的。
商业机构进入g信息生态严格,则遏制了生态的发展,如果门槛低,则可能导致络犯罪发生,而且g信息丰富的应用环境,更加让用户难以识破犯罪行为。这非常考验运营商的运营能力,而且是三个分而治之的运营商。
颠覆移动支付,g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来再说对移动支付的影响,g信息是存在颠覆移动支付格局的能力的,如果g信息成为国民级应用,社交、电商、本地服务都可以在g信息平台获得,并且诸多主要的商业机构入驻g信息平台以服务用户,同时能够确保支付环境的安全,g信息不仅仅成为支付,还将成为生活服务的入口,那颠覆移动支付格局有何不可,但也有很多问题待解。
、如何让支付变的安全。年年末,短信嗅探成为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可以在三公里内威胁银行卡安全,让大众对短信的警惕性达到了新的高点。目前在进行金融转账时,都需要通过短信验证码进行最后确权,截获短信验证码进而进行盗刷成为了常用的方式。如果g信息同时承载了支付的发起、支付的验证,则将支付风险集中,这类似于早些年身份证就是银行卡的风险。
、如何让支付变的便捷。从目前的交互动作来看,在g信息平台上进行移动支付,需要调起支付应用,进而支付。比如支付宝已经入驻g信息平台,用户发送支付宝,然后g信息调出支付宝应用界面,进而操作进行支付,这是不够便捷的。再想象的便捷一点,g信息平台拥有支付按钮,点击后调起应用而后支付,这与其他a的便捷程度也没有多大提升。相比而言,运营商的负一屏就已经可以快速调出支付码,这似乎更加便捷。
深究起来,g信息是一个应用集成的平台,如果不单独拓展用户、商户,其他移动支付的入驻,只是将入口开放给其平台,本质上来说,移动支付的用户和商户仍然是属于支付应用本身。这与支付宝将支付码开放给华为负一屏,华为p可以调开支付宝二维码的性质是一样的,g信息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竞争并不在一个维度。
而从支付上来看,三大运营商都有自己的支付应用,移动和包、电信翼支付、联通沃钱包,目前条码支付也正在进行互联互通,运营商大可将相应的支付应用内置于g信息平台中,互联互通实现之后,随即对线下所有二维码支付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如果g信息的支付属性过强,这与同是g信息平台推动者手机厂商的p类应用形成一定的竞争,g信息联盟可能瓦解。
但这一切,都是看运营商的运营能力,用户愿意用,商户愿意入驻,这是大前提,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不过现在看来,g信息主要是运营商避免管道化命运,对互联企业的反击。而从nfc时代,运营商推行相关nfc支付的情况来看,运营商的运营能力堪忧。先让g信息飞一会儿,或许才有新的发现。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