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高校防微杜渐消“校园网贷”安全隐患


最近,一则《大学生网贷欠债百万跳楼》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以28名同学之名,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负债近60万元,最终绝望跳楼,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令人唏嘘;同时也为“校园网贷”敲响了警钟。
昨日,浔阳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九江学院等几所高校,看看学校针对“校园网贷”方面有哪些防范措施。
调查:“网贷”青睐消费旺盛的大学生
记者在百度搜索“校园网贷”,立马就弹出“大学生贷款”、“梦想贷”、“无需抵押直接领,1小时到账”等多条信息。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学生贷款可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三类: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比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里面提供的信贷服务。这些网络借贷平台不仅在线上发布放贷信息,在线下也瞄准在校大学生这群消费旺盛的群体。
校园贷产品经常打出“利率低至0.99%每月”甚至“零首付、零利息”这样的噱头,但实际的贷款资金成本并不低。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以某贷款平台推出的一款手机分期为例,该手机价格为5688元,月供为293.32元起,分24期还款,表面上看每月仅需支付服务费56.32元,一年利息只需675.84元,年利率11.88%,但由于本金每月都在减少,最后测算出实际使用资金成本超过了20%。
学生:多数同学对“网贷”持谨慎态度
记者在九江学院校园内的一栋学生宿舍楼看到,一楼窗户边张贴了数张“大学生创业助学”、“大学生现金借款”等字样的小广告。
在学校的篮球场边,记者采访了一名姓刘的同学,刘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没有想过去“网贷”,毕竟风险还是蛮大的,身边的大多数同学对“网贷”都很谨慎,“前段时间,有个同学看中了一款4000多元的手机,不敢向父母要钱,也想通过网贷搞个分期什么的,宿舍同学都劝他别这么干。”
该校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李芳告诉记者:“虽然学校到处贴有大学生贷款的小广告,什么‘趣分期’、‘分期乐’等,我觉得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赚钱,就不要为了那份虚荣心买一些昂贵的物品来攀比,有同学羡慕别人有苹果手机,用名牌包包,就通过‘网贷’借钱来买。现在花的都是父母的辛苦钱,我不赞成这种超前消费。”
学校: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九江学院学工处刘处长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九江学院还就此事专门召集各个二级学院开会,并要求各班班主任、辅导员对所在班级学生网贷情况进行排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结合每年春季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珍爱生命,理性面对挫折;加强学生个人信息管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加强学生遵纪守法教育,拒绝赌博;加强学生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的聂部长告诉记者,学校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学习,对“大学生网贷事件”的整个来龙去脉做了详细介绍,让学生认真学习,深刻反思;要求各个学院的班主任、班干关注学生的大额消费,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家长联系;召开主题班会,以“文明大学生”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文明守纪的大学生。
九江职业大学也召开了以“大学生网络借贷”为主题的班主任例会。该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阙红艳向各班主任讲解了“大学生网络借贷”一事的危害,并要求各位班主任对本班同学有无网络贷款一事进行摸排,利用黑板报、班级微信群、QQ群进行宣传,提高同学们的防范意识,积极引导同学们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记者 樊绍红

这种贷款就是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