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我们人类生存的漫长过程中,它们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食物资源。湿地是大地的“肾”,是保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的宝地,是多种濒危物种重要的繁殖地和栖息地。但是近年来,湿地周边的沙尘暴、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正困扰着我们。
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叫作三江湿地,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汇处,是我国东北端一块面积最大、原始风貌最典型的低地高寒湿地。三江湿地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因为地处三江平原东端也是全球人为干扰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同时本区与俄罗斯的三个保护区相邻,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江湿地在2000年后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沿黑龙江、乌苏里江辟建的总面积达19.81万公顷的湿地保护区,其中核心区6.6万多公顷,缓冲区近3万公顷,实验区10.4万多公顷。境内大小河流50多条,湖泡 200多个,江心岛26个,沼泽遍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东北亚鸟类多从这里迁徙、停歇地和繁衍。
三江湿地总面积达156万多公顷,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从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有1200多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鸟类270多种。在20世纪50年代,这里人烟稀少,荒原茫茫,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一片水丰林美、鸟鸣鱼跃的原始景象。
20世纪后半叶三江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虽然为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贡献,但大片湿地遭到破坏。其实不止三江湿地,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增强,全球湿地面积正经历一个迅速减少的过程,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建国几十年来的大规模过度开发,丹顶鹤、白鹤等珍稀鸟类的数量已明显减少,冠麻鸭等已经绝迹,三江平原鲟、鳇等名贵鱼类资源大幅下降。
1994年经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批准,三江自然保护区,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建立了。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批准加入国际鹤类保护网络。对三江平原湿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既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黑龙江省及东北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政府间双边协定的需求。
历经数年,区内基本遏制了乱开滥垦、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的不法行为。如今,在三江湿地保护区,雁鸭、鸳鸯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丹顶鹤、金雕等搏击长空;马鹿、狍子在草地上奔走觅食;荷花优美绽放,朵朵娇艳;湿地中的大片小叶樟草在风中沙沙作响,为湿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走一些弯路,那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抹杀的存在。现在我们不应当一味埋怨当年的开发,每个时代皆有印记,好的留下,不好的去更正。保护三江平原湿地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全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使三江平原湿地不再重演大开发的悲剧,依法治湿,严惩开荒者,打开堤坝,放开河流使湿地不再干枯,让我们的湿地不再哭泣。
编辑:王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