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傅政华履新公安部副部长之后,第一把火烧向了网络犯罪。
“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这只是“秦火火”的谬论。然而,“秦火火”的造谣“业绩”的确曾经很“显著”。据“秦火火”自己承认,他制造并传播的谣言多达3000余条。而由其“制造”出来的“重大事件”,无疑也曾经让太多的网民深信不疑。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有谣言不可怕,这是难免的;出现网络推手“秦火火”也是意料中的事。如何应对“秦火火”,这才是我们所要深思的。
其一,需要法律的威力。网络虽然是虚拟世界,但同样不能脱离法律,网络社会也必须是法治社会,对于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法律严惩。
再是需要网民和网站自律。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与十多位网络名人举行座谈交流。交流中,微博“大V”们达成共识,网络名人应坚守“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在5天后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这一“底线共识”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如果能够守住“底线”,无疑能够让网络成为“干净”的空间。
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澄清谣言。身正不怕影子歪。政府部门要洁身自好,要做到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政府公信力越来越高,才能赢得公众的更多信任,也才能使网民提高“避谣免疫力”。面对“网络谣言”,及时澄清,还民众以真相,“网络谣言”自然不攻自破。哪怕是出现再多的“秦火火”,也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