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城里已经很难看到打铁铺,都可以被机器代替了。不过在乡镇农村还有这么一位老铁匠。
打铁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体力活
海盐县秦山街道长川坝社区,打铁的老人叫周水仁,今年已经69岁,打铁50多年。周水仁从18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打铁。他说,打好一件铁具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包括选料、烧料、锻打、定型、蘸火、回火、抛光、打磨等等。一般手艺,学个三年就能出师,可是打铁,三年还只能学个皮毛。
“打铁容易看火难”,周水仁开始打铁的时候,也曾多次败在“火候”这一关。
铁匠 周水仁:前面学的时候胆子小,烧火烧来不到位,就像烧饭一样没烧熟,就拿出来打,就打不好,打不好再烧,甚至有时候材料烧到没用了。
有个成语叫“趁热打铁”,铁匠要在铁烧红的时候,锻打塑形,速度要快。
铁匠 周水仁:打的时候爆火了,身上烫开了也要打,看到火星的时候,如果不打下去,它会粘不拢,如果晒一下就不行了。我手上都是烫伤,没办法的。
1991年,周水仁开了自己的打铁铺,三个铁匠一起打,一个抡大锤,两个挥小锤,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歇,当年打出来的铁具供不应求。
锄地的、种花的、切肉的,周水仁会打的铁具有上百种,锻打的技术也各不相同。其中做鱼叉最考验铁匠手艺。
铁匠 周水仁:打回刺并拢来的时候最难打, 烧火烧得不好,这个刺就断了,没用了,报废了。
到了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打铁生意也是大不如从前,很多铁匠纷纷转行,或者干脆用机器来打铁,不过一些老农民还是相信老手艺。
老陈不久前买了一把用机器锻造的锄头,没用几天就要找周师傅帮忙,淬一下火,提高硬度。
顾客 老陈:这把锄头用起来不好,买来的时候看看蛮好的,用用不行, 除草,垦地时除草,用用就翘起来了。
老周的手艺虽然很好,但是毕竟老了,力气搭不够了。现在老周一天最多打10把,东西肯定比以前打得好。
老周也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学了。打铁五十多年,老周已经弯腰驼背,不知什么时候,他也要退休了。
新闻来源:嘉兴小新
铁匠铺可以放在历史街区,作为传统工艺来展示。
老伯好棒
唉也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房租没人报销,还有这种也算利器,乘车不让带
说的好!我会持续关注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