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从采购的系统性分析、细节肢解,到入行诀窍,最终到职业规划、财务自由,带你了解采购二字在中国的前世今生,并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走出一个成功的采购职业之路。
1,采购欢迎哪些专业的毕业生?
首先,欢迎工科背景的人:
a,机械、电子、电气、软件专业;b,采购工作经验;c,商业、贸易、管理等相关专业
其次,欢迎采购所交道的人:
a,设计部门;b,项目部;c,制造部;d,质量部;e,销售部;f,客户和供应商的人。
2,采购的核心流程,是哪几个?
下表,是我们采购知识的核心,什么是采购、采购的基本技能、采购的流程、采购的难易程度、采购能力要求的高低、采购的薪资、采购的发展道路、采购的职业规划,都体现在这个表格中。
绿色的部分六大采购的主要流程,这就是采购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果你具备能够主导这6个流程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那么你就达到了做采购的要求,完全可以胜任采购工作了
采购的工作就是在黄色的条件或部门的配合下,完成既定的采购任务。如果你的过往工作经验或者学校所学的专业跟其中的一个相关,那么你就可以直接面试采购工作了。
当然,重叠的部分越多越好。其中因为二三四五为采购工作的核心所在,所以如果你有项目管理经验、有工程技术背景、有商务谈判经验以及质量工作经验,那么这会给你进入采购行业加分。
3,做外企、国企还是民企的采购工作好?
从所服务的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的采购部门,大多走形式完成采购流程,采购决定权在于设备科和工程部,所以国有企业的采购人员薪水,在整个公司中普遍不高,而且即使这些岗位也大多被关系户把持,毫无企业内部关系的职场人士需要谨慎进入,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还是有着多年外企采购行业经验想回流国企的资深人士,最好不要将之当做今后职业的主要方向,否则你的职业发展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听天由命的份。
对于私营和民企来说,采购部的领导主要为老板的亲戚,家族管理方式盛行,大额采购订单和主要供应商的管理,全部为家族管理者所掌控,剩下的需要面对外部客户压力的“骨头”才轮到你。包括外国客户的技术资料和图纸的翻译,客户指定供应商的谈价和管理,等等,繁琐的事情,都会被指派给你。薪水低而劳动强度大,在现代商业社会和家族史管理的夹缝中生存,职场发展永远面临天花板效应,因此,国内私营民营企业的采购部门更需要谨慎对待,毕业初期的你,不去也罢。
所以,如果想你的采购职业生涯能有大的发展,就只剩下外企的采购,这最后一条相对较好的道路。毕业十年之后,我们会发现从事采购工作的同学中事业发展较好的,也大多在外企。如果你要从事采购工作,外企是首选,其他都是禁区。
4,purchasing和sourcing有啥关系?
实际中,purchasing和sourcing,有如下五大区别和联系,关系是紧密的。
a,职责区分采购的主要职责,在于四点:
1)寻找到合适的货源,2)供应商管理,3)下订单购买产品,4)交期和物料管理。
再浓缩一下,将1)和2)整合,就成了战略采购部,英文叫做“sourcing”,这是前期采购。形象一点来说,此时叫做“打江山”,主要在企业创立初期时采购部门的建立上,一开始这部分工作就是老板做的,创业者需要建立自己的供应体系,核心供应商得先定好。到了后面,则在新项目导入期间,需要这个前期采购功能,主要是外聘一两个人就差不多了,这个工作通常老板也会过问,因为对于项目的总体成本有着战略作用。sourcing面对的是供应商的老板和销售经理。
我们将后面两者,也就是3)订单管理,和4)交期等文件和物料的管理,整合,叫做计划采购,英文翻译成“purchasing”。这个时候供应商已经基本确定,价格也谈好了,你只要根据计划需求下订单即可。但也有注意点,特别交期和库存管理,以及出了产品质量问题,得找质量部来解决,需要供应商配合的你得联系供应商的出货部门。purchasing面对的是供应商业务部的项目经理和跟单业务员。
b,权力区分从权力角度来区分,sourcing具有供应商选择的权力和定价权,purchasing则具备采购数量和订单交货时间上的支配权。
sourcing的最大风险在于,找不到满足技术和质量要求又达到价格预期的合格供应商;purchasing的风险在于,供应商断料影响生产。
这两个采购功能,一般在外企中都有很明确的划分,分成两个独立的小部门,都叫做“采购部”,一般公司里面的其他同事几年都分不清。但都属于采购大部门,汇报给采购总监。有人说俩独立的小部门,是不是就有俩采购经理?是的,一位负责前期采购;另一位负责后期供货。所以,你做业务的,想开发新客户,你得分清楚哪个采购经理做啥事。sourcing决定用不用你,但得考虑其他多部门的顾虑;purchasing可以推荐你,虽不做最终决定但也可以影响用不用你。
一直说sourcing,实际上,采购部的这个purchasing部门,也有一定的权力,主要在于新老项目切换期间的物料管理、新老零件的切换时间点和数量的掌握,以及相同零件两家不同供应商各自的分配额度。当然,权力跟责任总是天生一起绑定的,最常见的采购员(purchasing specialist)被开除的案例,主要来自于提前多下了订单,而不是晚下了订单。后者犯三次错,顶多被领导批评下,前者则不行,很可能一次就被开。
这里你可能也有感想,但不知道如何表述这俩人对于供应商利益的影响,我来给你总结下:sourcing对供应商的供货有长期影响;purchasing则对供应商具体零件头料和尾料有零星的影响。
c,地点和汇报对象sourcing属于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对于大企业集团,一般会单独提拔出来隶属于企业总部或者研发中心。规模小于500人的外企,一般会放在工厂里面,双线汇报,实线汇报给总部的采购总监,虚线汇报给隔壁的工厂总经理。
在内资企业,则没有sourcing部门。那这功能哪去啦?被几个部门领导划分掉了:钢材塑料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归老板或者老板的妹妹这样的高管负责;有图纸和规格书的零部件,则归工程部经理负责;设备归设备科长负责;其他纸箱、辅料、标准件,才归抬头职位名为“采购经理”的人负责;各种班车、餐饮、电信服务、纸张耗材等归行政人事部负责。大家看出来没有?内资企业是一人多劳,直接将这个外国人叫做sourcing的部门,瓜分了。
purchasing部门,无论外资内资,都需要跟物流和生产相配合,尤其空间上的局限性,所以一般跟随具体的工厂,也就是工厂制造车间旁边会有办公室,purchasing部门就在里面,他们跟计划部门、进出口部门、仓库管理部一起,属于工厂的物流部门,汇报给工厂总经理。大外企对于其中的purchasing部门,也会设置一个双线汇报机制,让purchasing部门实线汇报给工厂总经理,虚线汇报给总部的采购总监。
d,薪资区别同一外资企业,其sourcing部门薪资水平一般≈purchasing部门的两倍。特别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需要上下游企业间密切配合,对于双方技术交流和产品研发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对于sourcing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真正的sourcing部门的薪资水平,还在往purchasing的三倍方向,在增长。
sourcing部门以采购工程师(sourcing engineer)为核心。purchasing部门以采购员(purchasing specialist)作为主要工作职务。
当然,随着供应商信息的扁平化、人工智能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erp等系统的完善,sourcing和purchasing的总人数,都在削减。小编亲眼见过好几家企业的采购部,从总人数比方说20人,削减到10人5人的。
e,权力寻租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权力寻租的现象一直不断,直到当今“老虎苍蝇一起拍”,也未有消弭的迹象。所以,提到采购,大家都会想到“油水”“外快”,而这种灰色收入主要来自于sourcing的供应商选择权和定价权的寻租。
在外企中,采购部sourcing的权力会在内外部多部门间分散,起到制衡作用,使得寻租空间接近为零。制衡的制度是否完善,主要看公司的大小。比如百年老店通用电气的sourcing跟purchasing一样,是没有权力寻租的漏洞的,但你是一家才100人的外企小公司,则就另当别论了。此外,制衡制度也看公司成立的年数。通常刚成立五年内,销售制度还没健全,更不谈采购制度了,乱就一个字,古人讲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所以你可以判断下,500人以下的公司,其采购经理的位置是高危险职位,差不多一两年就换一个人,原因就在这里。
在sourcing部门的外部,以项目经理、产品线经理、工程预算经理的否决权,来制约sourcing部门。在sourcing部门的内部,则会分出多个小部门,来制约采购工程师(sourcing engineer),需要多部门来审核最终供应商的选择的正确性以及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具体的有成本核算组、商品战略组、询价组以及项目采购组。采购工程师(sourcing engineer)需要跟他们协商一致,共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最终确定大家都认可的价格。
5,之前没有经验,想进入采购行业,有没有什么诀窍?
大致有两个诀窍,前文也提过。
【诀窍一:入行】
因为外企对于学历和外语的要求较高,所以,进入国内私企哪怕小作坊的采购部门,则是进入采购行业的第一步,因为门槛很低。
当然,由于要求高采购难度大,企业内部任人唯亲而且薪水极低,所以,这第一步有1到2年的时间即可,目的是为自己打上“采购”经验的标签。
这里,越大的公司,越欢迎应届生,所以,应届生容易直接进入通用汽车的采购部,而德尔福的采购部则暂时难进入。因此,大企业的校招是机会。
【诀窍二,buyer的诀窍】
在汽车、飞机、核能以及轨道交通等行业,有个采购职位,级别不低,抬头叫做buyer,学名就是采购工程师(sourcing engineer)。所谓存在就是合理,除了这几个行业,在其他大多数行业,buyer这个职位指的是采购员(purchasing specialist),或者物料专员(material assistant)。
大家看到矛盾了没有?矛盾,就是机会。因为都叫buyer,所以现实中,不断见到从其他行业的采购员(purchasing specialist、material assistant)岗位,直接跳槽的汽车、飞机、核能、风能、轨道交通行业的采购工程师(sourcing engineer)岗位的。真人真事,就太多了,大多薪水能增加50%甚至翻番。
比如,你从电子行业的buyer跳槽到汽车行业的buyer岗位,薪水翻番是基本的。因为广达、英业达、惠亚电子、伟创力的buyer,月薪5千很常见;但通用汽车、德尔福、李尔、博格华纳的buyer起薪一般就是1万-1.5万。 这里,同一个英文职位抬头“buyer”厥功甚伟,给了电子行业的采购员不少机会。
这里触类旁通,赠送一个诀窍。在很多台湾和日韩企业里面,供应商质量工程师叫做ce(component engineer),在欧美企业里面,也有个名称一样的零件工程师(component engineer)岗位,两者岗位完全不同,但名称一样,预算则后者是前者的2-3倍。所以,不少人维持同样的抬头进入了欧美企业,实现了工作转岗和企业性质的转型。除了buyer和ce之外,你也可以用心再找找其他类似诀窍。这可以实现从低成本工厂,到500强等品牌公司的职业转型。
6,采购能做一辈子吗?
如果能达成前两步,副业又发展不错,那么也是不错的采购职业规划之路。
但,采购实际上,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做,可以说处处是坑。
7,采购跟供应链,是啥关系?
采购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后者的分支。
采购的一般晋级之路:采购助理-->采购员-->采购工程师-->采购主管-->采购经理-->供应链总监-->采购副总。
供应链总监,管理三个主要部门:采购部,物流部,仓储部。
8,采购员的职业上升道路,是什么样子的?
仍然拿出来这个路线:采购助理-->采购员(1)-->采购工程师-->采购主管-->采购经理(2)-->供应链总监-->采购副总。
这两个(1)(2)的箭头,是晋级的卡口。(1)需要从purchasing到sourcing的转换;(2)则需要有俩部门的经验和mba等更高学历。
9,采购有外快不?
采购部门是如何影响供应商利益的?总结如下:
sourcing对供应商的任用和长期供货的单价、账期、降价等有着长期持续的影响;purchasing则对供应商具体零件的头料和尾料,以及每家供应商的供货权重,有着短期的影响。【如果在内资企业】
大家注意下,在内资企业,没有sourcing部门。那这功能哪去啦?
被几个部门领导划分掉了:
钢材塑料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归老板或者老板的妹妹或者“大领导”的人这样的高管负责;有图纸和规格书的零部件,则归工程部经理负责;设备归设备科长负责;其他纸箱、辅料、标准件,才归抬头职位名为“采购经理”的人负责;各种班车、餐饮、电信服务、纸张耗材等归行政人事部负责。
大家看出来没有?内资企业喜欢兼任,留有模糊地带,直接将这个外国人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