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实拍贴:恰到好处的闲适——书圣故里


中午阳光暖意、思绪诗意,这样的天气适合慵懒、适合发呆、适合放空。趁着间隙,去了一趟书圣故里。
安静的书圣故里,相比鲁迅故里的热闹,这里冷清了许多。外地人只知道绍兴有一个鲁迅故里,却忘了还有一个书圣故里。在这里,没有疾步而行的神色,没有充斥于耳的叫卖。有的只是与午后阳光配合的恰到好处的闲适、恬然。
说书圣故里是纯粹的旅游景点,也许不够确切,因为老房子里是有人居住的。这里是景点,同时也是民居。
剪影
弄一餐简单的午饭,填饱肚子、闭目养神,闲来无事含饴弄孙、养花种草,这是我能想到的退休最好的光景。
收废品的老爷爷,蹬着那辆上了年纪的三轮车,在书圣故里的老街上,留下了沧桑的背影。三轮车压着马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瓶瓶罐罐也不安分地相互撞击。我佩服这些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些靠双手养活自己的人。
从来不是神经纤细的人,但看到这样的画面,竟然说不出的感动。女儿坐在秋千上肆意地欢笑,爸爸弓着身子轻轻地摇动秋千。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大概如是。
在书圣故里,到处都是戴着乌毡帽的三轮车夫。闲暇的午后,并没有多少生意。他们就坐在桥上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唠家常。小的邻居家的儿子出息发了财,大到国家领导昨天讲了什么话,都是他们的谈资。
手艺
熬糖
去的时候,老奶奶正在熬浆,醇醇的芝麻味混杂着甜丝丝的焦糖味,挑逗着人的味蕾。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但味蕾是有记忆功能的,这种记忆不会随着时间淡化、消散。念旧如我,始终忘不了这种老手艺,这种老味道。
锡艺
路过的时候,两个手艺人正在做活技儿。听路过的人讲,这种手艺在绍兴已经很少见了。学这门手艺,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悟性。年轻人没有几个愿意继承“衣钵”的,会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少,但愿时间不会将这些手艺淘汰。
木雕
小时候经常能见到箍桶师傅,家里用的脚盆、浴盆都是出自于他们之手。清明节用的印糕板,上面雕着精细的花纹。还有那些栩栩如生的小汽车、小恐龙,简直就是童年时最想得到的玩具。墙上挂着的锯齿,小时候爷爷拿它锯木头,现在爷爷已经锯不动了,锯齿也不知道丢到了哪里。
旧迹
算盘
去过书圣故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家卖糕饼甜食的店很有名,就在戒珠寺附近。但我惊诧的不是师傅制作糕饼的手艺,而是柜员结账的时候居然是用算盘计价、核对的。在计算器普及的时代,熟练的用算盘计价的恐怕是越来越少了。
瓷器
闲逛的时候发现了这些小东西,虽然蒙了些尘垢,但却显出了岁月的痕迹。记得小时候,奶奶家又有一把这样的吊水壶。很重、很重,奶奶为了防止我把它打碎,还故意放在高高的橱柜上。但现在,这些东西早已经没人用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家里收着这些。
当铺
早些时候,当铺是常见的。当铺多由私人独资或合伙经营。当户大多是贫苦百姓。当价一般不超过原价的一半。赎当时须付利息。期满不赎,由当铺变卖。新中国成立后取消。现在想想,当铺在当时解了多少人的燃眉之急。
毡帽
如果要评选出绍兴最有特色的装饰,那非毡帽莫属。外地人把毡帽当成纪念品带回家,但绍兴人却把毡帽视为保暖御寒的工具。于前者,毡帽是欣赏把玩的物品。于后者,毡帽是实实在在的取暖器物。也许,这就是差别吧!
故事
题扇桥、躲婆弄
题扇桥上树立着两个雕像,也藏着一个故事。关于题扇桥、关于笔飞弄。
《晋书王羲之传》记有:"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现该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该桥改名为"题扇桥"。
戒珠寺
戒珠寺是王羲之的故宅,而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故事。
一日,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观赏白鹅戏水,忽然家僮通报一位僧人前来造访,王羲之随手将明珠放在桌上,与这位僧友叙谈。其间,又有人来见王羲之,王请僧人稍候,出去会另一客人。回来后,桌上的珠子却不见了,王羲之就怀疑是这位尘外之人,虽不明言,但露出鄙夷之色。僧人有口难辨,怏怏而去……遭此不白之冤,僧人没多久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
没想到,最后是王羲之家中的一只大白鹅误把明珠当饲料吞进肚里了。王羲之非常难过,悔恨交加。自此他戒绝了玩珠之癖,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僧人,于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园的山林一并捐给了佛门建寺庙,并亲笔为寺庙题写横匾"戒珠寺",悬挂门上,用来悼念僧人也告诫自己。
寺起名为"戒珠",一是取《法华经·序品》中"精进持净戒,犹如获明珠"之禅意,二是阐明舍宅之本意。
书圣故里还是有它的味道的,至少是有绍兴的味道。

楼主你能想象到如此破旧的房子能卖出1万1的价格吗?

还不如 新华书店对面的 小河边的 柳树下的 石凳上 小坐

第一张门口有个拦车的畜生不在了?因为那里还是公共停车位

照片拍的不错。

楼主像素感人

拍地蛮好的。

看到这算盘十三档的,感觉好干净、很少见了,拍的好好

什么锡艺,那叫白铁师傅

欢迎回家,
来俺内府。
追封:书圣候,钦此,谢恩!

拍的照片和配的文字,看着好舒服,

绍兴的风格...复古

这里不是公共停车位,是=新华书店这幢楼里各个单位的停车位

错。这个比白铁师傅工艺水平要高点。

赏心悦目

鲁迅笔韵味有所继承

书圣故里应该开发成旅游一条街 国家回收修旧如旧 作为营业房买特色商品,旅馆等 。

不错,去看看

处处留意皆文章

管委会=炒房团
书圣故里管委会,以管委会统一开发,以统一业态为名,租下和置换了沿街居民的房屋,店面房到手后,就高价转租,赚取差价。请看:
请“书圣故里管委会”出来给个说法|
绍兴的仓桥直街,没有什么管委会参与,明显比书圣故里繁荣。
楼主的照片好看,就是看不到游人

就是太小了,一会就逛完了

书圣故里,没了站街女还叫秦淮河吗?

可惜那一片老房子本来是多大的规模啊 就剩这么点了

牛逼啊,还不如说红灯区呢,反正确实挂着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