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0年,没人组织同学聚会,也没人愿意来,相互吹牛,没有真话

也许,在毕业的那一刻起,同学之间的情谊,就已经没有了。我想,同学之间的美好,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让所有曾经的事情,留在过去,成为回忆,就能一直美好。生活也是这样,在最美好的年龄,参加一场同学聚会,却尽是虚伪与巴结。等到了老了的年龄,想参加同学聚会时,却没有组织了。
我认为,一个人在最懵懂的年龄,也就是20岁,没有经历什么事情,却总是想着成长,去模仿着那些所谓的圆滑。到了最后,20岁的同学聚会,就已经有同学,像老江湖一样,圆滑的说话,恭维着学习好的同学。他们觉得,这样就是代表成熟了,其实,并不成熟。
学习好的那些同学,一直被其他的人敬酒,喝个不停。同学聚会上最多的话,无非就是那句,以后如果发达了,一定不要忘了老同学。却从来没有人说过一句,如果以后遇到困难了,一定要告诉老同学。
在许多人的眼中,这就是现实,这也就是所谓成熟。我的印象中,同学聚会通常是某个同学组织才举办的,可能是aa制,也可能是有人请客。年轻时的同学聚会,大多数是aa制,每个人交300元钱,即使钱多了,也不会退。
但是,聚会多的钱,到底去哪里了,也没有人知道。大多数的人都觉得,一定到了组织者的手里。对于有的同学聚会,由于收的不多,最后的尾款,都由那个组织者付掉了。组织者把委屈吞到肚子里,结果还被误会,最后,也不想组织了。
我觉得,最初的同学聚会,所有人都积极响应。所有人都觉得,毕业之后,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而同学聚会,至少能保留一些友谊。后来的同学聚会,没有人响应了,因为,饭桌上,很多人吹牛,很多人很虚伪,还有很多人喜欢巴结。
同学聚会上,确实有一桌的人,是特立独行的。不去敬任何人酒,只是自己的这一桌,互相喝着酒,也不说着恭维的话。默默的吃着,聊着生活,心里都想着,吃完了,就早点离开。
在我看来,年轻的时候,同学聚会最多,等到老了,想聚都不能聚了。而如果在年轻的同学聚会上,总是这样的虚伪与吹牛,到了最后,又会有谁想来呢。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一个满嘴谎话,吹牛不打草稿的人。毕竟,这样的同学聚会,就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