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篇: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核算基本思路~

财会行业的低工资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房开企业”)工作的小伙伴们算是高薪群体了。下面,小编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小伙伴们整理一下思路。
类比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程可以简化为:“购买原材料——前期准备工作——加工生产——预售——产品完工、结转收入、成本”。
1、“购买原材料”。房开企业的最基本的原材料为土地。一般通过“招拍挂方式”,现在“地王”频出,很多房开企业选择通过收购来获取土地资源。房开企业的土地不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而是计入“开发成本-土地成本”,期末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
2、前期准备工作。此阶段主要为拿地之后发生的项目设计费、咨询费、图纸费等费用,计入“开发成本-前期工程费”科目。
3、加工生产。房开企业在获得土地之后,会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建设单位施工,一般承包的建设单位为房开企业的关联公司。此环节为项目的施工建设环节,房开企业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主要在“开发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科目。
此过程发生的基础设施费(施工过程产生的供水、供电、排污费等)、公共配套设施费(小区内的幼儿园、医院、会所等公共设施)也分别计入“开发成本”一级科目。
正在施工的项目
开发间接费用。相当于制造业的“制造费用”,核算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办公费、折旧费等费用。
期末统一结转至“开发成本”科目。
以上科目均为房开企业的开发成本,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反映。
4.预售阶段。房开企业与制造业不同之处在于预售制的存在。
当施工达到一定标准,房开企业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证。拿到预售证之后,就可以开始售房。这就是所谓的“期房”,这也是绝大多数房开企业采用的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在买房后一两年才能住上新房的原因。
此时,因为未达到确认收入的条件,预收的房款(就是业主买房的钱)不能确认收入,只能作为对业主的负债,计入“预收账款”科目。同时,预收的房款还应当预缴3%的增值税,这也是房开企业与其他企业非常大的不同之处。
5.产品完工。在产品完工后,并且竣工验收合格、取得验收合格证之后,可将“”开发成本”结转至“开发产品”科目,相当于制造业的“库存商品”。
产品完工啦,可以办理入住啦~~
此时,如果满足确认收入的条件,即可确认收入,即将“预收账款”转入至“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之中。
实务中,房开企业确认收入的条件一般为:
项目已完工。即以上提到的已峻备,拿到竣工验收合格证。
已签约。房开企业已与业主签订购房合同。
已交楼。已向客户办理交楼入住手续。
以上三点需同时满足,同时满足!!!
房开企业与其他行业明显不同之处在于项目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工作量庞大,涉及各部门、各方面的数据、沟通,也是地方税收来源非常大的一部分。
营改增之后,地方税源少了很大一部分,土地增值税成了各税务局税务稽查的重点,很多房开企业的小伙伴们加班加点应付税局,原因也在这里。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想加入房开企业,或已经身处其中的财务小伙伴们一点启发,不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位,过硬的专业能力必不可少。
加油吧,财务的小伙伴~~~